正文 第34章 用脸接巴掌
作品:《大唐:为夺杨玉环,请李隆基归天》 眼看着小喜子距离自己越来越近。
高琛抬手蓄力,小喜子明知道自己要挨巴掌,但还是不躲不闪的把脸凑过去。
“啪~”
一声脆响,小喜子被抽的原地转了一圈。
而后故意装作摔倒在地上。
“高公公饶命,小的知错,小的知错了。”
小喜子连忙爬起来跪在了高琛的面前认错。
高琛冷哼了一声说道:“再让杂家看见你当值饮酒,必会取你狗命。”
“小的知错,小的知错。”
随后,高琛一脸嫌弃的看着小喜子说道:“自己去醒酒。”
小喜子不敢怠慢,连忙走到水缸面前,直接把自己的头塞到水里,来回灌了几次之后,瞬间清醒了许多。
“启禀高公公,小的醒了。”小喜子一脸谄媚的说着,
高琛低头看了他一眼说道:“圣上已经开始怀疑寿王居心不良。”
“现在要派人去盯着。”
“你去找两个账房,随时抽查寿王赛马场和酒楼的账簿。”
“还有,让那个小桌子机灵点,从那些王爷的口中打探消息,看看这寿王还有没有其他手段。”
小喜子连忙拱手说道:“高公公放心,小的这就去做。”
说罢,小喜子匆匆离去。
出宫之后,小喜子立马找到了小桌子,向他传达了高琛的命令。
小桌子连忙躬身拱手说道:“喜公公放心,小的这就去做。”
说罢,二人在赛马场分开。
小桌子见小喜子走远之后,连忙去书房寻找李瑁。
“启禀王爷,小的有要事禀报。”
“进来吧。”
得到了李瑁的准许之后,小桌子赶紧走了进来。
“王爷,方才小喜子说,圣上对王爷有疑心,故而让小的带领两个账房先生明查王爷的账簿,同时要让小的从那些王爷和节度使公子口中探查王爷的把柄。”
小桌子言简意赅的说完消息。
李瑁心中则是忍不住在想。
果然,这老东西刚才就是在怀疑自己。
现在要是不漏出来两个把柄的话,这老东西必然还会有更大的动作。
随即,李瑁甩给小桌子一个钱袋子。
“五天之后,告诉那个小喜子,马场之中的王爷,全部都提前在本王手中存钱,而这钱早就已经被本王献给了圣上。”
“而这些王爷存了钱之后,可以随意在寿王宴之中吃喝,如今本王已经是入不敷出的情况。”
“小的遵命。”
说罢,小桌子连忙走出书房。
李瑁看着小桌子离去的背影,心中忍不住想道:“这老东西,是准备先弄死我,然后再想办法将杨玉环弄到手,”
“如今,放出假消息,高琛必然率先坐不住。”
“同时也能利用入不敷出的这个点,名正言顺的做假账簿,如此一来,再来百八十个账房先生也根本查不出来任何痕迹。”
随后,李瑁叫来小厮。
等候多时的小厮恭恭敬敬的行礼道:“参见王爷。”
李瑁看着面前的小厮说道:“传本王命令,寿王宴总部,接济落魄书生才子,同时命令所有分部,每家每日做新鲜的饭菜接济城中穷苦人家,以及城中乞丐。”
接济落魄书生这事,小厮尚且能理解,接济穷苦人家和乞丐,这让他怎么也想不明白。
但他根本不会有过多的问题。
立马按照李瑁的吩咐去将所有命令传达到各个酒楼掌柜的耳中。
酒楼掌柜也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依旧照做。
李瑁缓步走出书房,站在马场的观望台上眺望着远方的皇城。
“老东西早晚会暴毙,如今本王不过是为了博一个仁义之名,届时名正言顺的登基。”
同时,这些乞丐和落魄书生在长远来看,相当于是一明一暗两条消息线。
书生即便落魄,那也是某些大臣的门生,若是无意之间打听到了消息。
那么便是刺向这些大臣的利刃。
至于乞丐,他们能看到更多的东西,甚至能被培养成死士。
不仅仅能盯着大臣家中女眷的日常活动,同时还能在大街上抢劫,暗杀。
看似不起眼的这些人,往往会让人放松戒备。
最关键的是,大唐民风彪悍,女子上街抛头露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与此同时。
得到了李瑁命令的这些酒楼掌柜,纷纷让自家厨子赶紧去做些饭食。
并且放出消息,接济穷苦人家以及乞丐。
刚开始的时候,长安城百姓还在看热闹,认为这就是假的。
穷苦人家的百姓更是不信。
如今即便是粟米饭也不便宜,更别说还有菜了。
寻常百姓都吃不饱,为何还要接济乞丐。
王富贵听说饭菜摆出去没人来的时候,顿时慌张了起来。
这可是寿王殿下的命令,要是做不好的话,那岂不是要失去寿王殿下的庇护。
“来人,迅速去查,周边都有哪些是穷苦人家,他们不来,咱们直接把饭菜送过去。”
“还有那些乞丐,让他们排好队。”
“小的遵命。”
其他酒楼的掌柜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都说了不要钱,为何就是不敢来吃呢。
几个酒楼掌柜之间互相串通了消息之后,几乎都是同样的做法。
甚至隐约有互相攀比的意思。
长安城百姓在吃饭的时候更是将此事当做乐趣谈论着,
“听说了吗,寿王殿下亲自下令,让所有寿王宴分号接济百姓呢。”
“何止啊,总部的饭菜可谓是寿王宴顶尖,结果却用来接济落魄书生。”
“这些人有什么用,直接死了得了,活着就是在浪费粮食。”
“不得不说,寿王宴总部的饭菜才是一绝,我都有些羡慕那些落魄书生了。”
“你也不用羡慕,直接当个乞丐也行,哈哈哈。”
众多百姓谈笑间看着酒楼的小厮搬运着大桶粟米饭出来,而后分给带着饭盆前来打饭的这些穷苦百姓和乞丐。
宛如长龙的队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驻足。
他们都好奇的观望着,但是都清楚,这是寿王殿下亲自下的命令。
但这还不够,要让自己的仁义之名传遍天下才够。
随即,李瑁对着观望台下方的小厮喊道:“来人,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