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蓝星篇 第118章 惯性约束型核聚变发动机!

作品:《喜获外星科技,我点爆兔子科技树

    “来,我给你介绍下。”

    姜凯走上前,对李元说道。

    “这位是歼系列战斗机,发动机部分的设计者——庞彦约。”

    “现在在这工作的,都是庞总共以前的团队。”

    “该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后,他们就过来研究核聚变发动机。”

    “他就是李元,我国核聚变技术的研发者。”

    李元朝庞彦约伸出右手。

    “我们已经见过了。”

    “要知道,相关的基础技术都是我提供的。”

    “哈哈,没想到年纪轻轻的你,会是核聚变技术的先驱者。”

    庞彦约笑着说道。

    “如果你生在其他国家,怕是已经被掳到白头鹰国去了。”

    “的确如此。”

    其他国家,就算是白熊国,也不一定能够保护的住。

    白头鹰国对全世界的渗透,实在太深了。

    “庞工,说一说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吧?”

    李元一直以来,都不是慢吞吞的性格,更喜欢直来直往。

    “好,那我和你来说一说。”

    庞彦约从自己的手边,拿来一份文件。

    “核聚变发动机,主要运用的技术有两种,分别是磁约束技术和惯性约束技术。”

    “磁约束技术,正是你在核聚变反应堆上所运用的。”

    “利用强磁场,把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从而发生聚变。”

    “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体积大、重量重,用于发电完全没问题。”

    “空天战机上要装载四台,提供向后推力以及向上向下推力。”

    “这样的话,空天战机光是发动机重量都会超过两千吨,那样我们的空天战机的规模,就得放大。”

    “不然武器系统可就放不下了。”

    庞彦约把一份文件,递给李元。

    随后又拿起另一份文件。

    “如果我们采用惯性约束技术的话,它是用激光或者粒子束,照射小燃料球产生超高温,生成高密度离子浆,从而引发聚变。”

    “由于这个过程,反应时间会非常快,不需要强磁场进行束缚。”

    “可以解决体积、重量的问题,但是又会产生稳定性低、可控性差的问题。”

    “这就需要高精度的控制系统,来对反应堆进行控制。”

    “该控制系统,又依赖高精度的芯片,这方面则是我们缺少的。”

    “我国的芯片技术,达不到我们需要的精度。”

    “如果我们向白头鹰国采购的话,我们又担心芯片内会有我们无法察觉的后门。”

    “我们不知道该采取哪个方案?”

    “如果是我个人的话,我是更倾向后者。”

    “体积小、重量轻,能为我们的武器系统,腾出更多的空间。”

    “我们的作战能力,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庞彦约将第二份文件,递给李元。

    正好李元,把第一份文件给看完。

    李元接过第二份文件,没有说话。

    几人也没有催促,而是等待着李元。

    过了一会,李元合上文件。

    “你说的没错。”

    李元认同庞彦约的看法。

    “无论是采取磁约束技术还是惯性约束技术,都会让我们的空天战机,达不到我们的设计要求。”

    “空天战机的设计要求,起飞重量在1500吨左右,其中包含武器系统的弹药重量。”

    “要求舰长245米、高25米、宽度110米,两者都会影响到写要求。”

    “运用小型化反应堆话,那得用上数十台才能供应充足的能量。”

    “让我想一想,有什么的方法。”

    说完,李元搬来一张凳子,坐下撑着下巴开始思考。

    实则是进入科技树,看看自己拥有的技术,能否解决这些问题。

    事情太忙,有些技术只是有个初步印象。

    或者是自己已经安排下去后,临时忘记了。

    其他几人,也是搬来凳子,坐在一旁。

    十五分钟后,李元抬起头来。

    “采用惯性约束技术,高精度芯片我可以解决。”

    李元笑着说道。

    “姜部长,还记得我成立的光芯国际吗?”

    姜凯眼睛一转,回想了起来。

    “记得,那不是你成立的空包公司?”

    “当时你让人,拿来一堆材料让我帮你办理这些公司。”

    “要不是我担保,可没人敢给你办理。”

    听到姜凯的话,李元疯狂摇头。

    “谁说它是空包公司的?”

    “为此我收购了数家半导体公司,还有晶圆制造公司。”

    “天问,现在他们的生产线,改造的怎么样了?”

    李元在天问这拥有最高权限,它无法回答的问题,会上传给盘古,盘古回答后,天问再进行转达。

    “已经改造完成,现在正在进行试验测试阶段。”

    “试验成功后,将会立马投入使用。”

    “立马投入使用?”

    庞彦约重复道,随后问道。

    “可以生产多少纳米的芯片?”

    “1纳米以内。”

    天问如实的回答道。

    “够用了,1纳米的话,再靠我们的人工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绝对准确。”

    庞彦约点了点头说道。

    他全然没注意到其他人眼中的震惊。

    现阶段,市面上所有的芯片规格,才在30纳米左右。

    李元直接弄出1纳米,还是以内,可以说足足领先全世界十年技术积累。

    “李元,你说的是真的?”

    “1纳米的芯片?军用设备又得开始更新了。”

    前一句是姜凯问的,后一句是徐恺的喃喃自语。

    “那是自然,我李元怎么可能做无意义的事情。”

    李元露出自己的大白牙,笑着说道。

    “现在控制系统的精度问题解决了,我们的核聚变发动机,就采用惯性约束技术。”

    “芯片的设计,会由人工智能来进行,模拟个数亿次,我就不信找不到最好的设计方案。”

    虚拟成像装置,可不只是帮助盘古、天问拥有一副看得见、摸不着的身体。

    研发阶段可以用它来模拟现实,代价就是盘古10%的性能,将全部用于计算,无法进行其他工作。

    “嗯,那就这个。”

    庞彦约点了点头。

    解决完该问题,不是没有其他问题。

    李元和庞彦约对其他问题,展开讨论。

    核聚变发动机和核聚变技术一样,都是前无古人的技术,所以产生的问题很多。

    李元也不想培养一批只会拿图制造物品的笨人,产生的问题也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