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9章 筹划偷运火器
作品:《崇祯:白起逼问皇太极主力在哪里》 “究竟是什么东西?”汪大人皱着眉头问道。
虽然他很想拒绝,可是这条贼船上去之后,下来难啊。
比斯利端起椅子之上的茶杯淡淡的喝了一口,与大明人接触的越多,这位来自荷兰的男爵愈发喜欢上大明茶叶的味道。
“类似于烟花爆竹之类一些挺响的玩意罢了。”比斯利不紧不慢的说道。
“烟花爆竹?”汪大人闻言一愣。
烟花爆竹虽然涉及到火药,易燃易爆。可是即使一整艘船的烟花爆竹也提取不出多少火药。
况且西洋各国对火药还没稀缺到这种地步。
“若是烟花爆竹,但是无妨,朝廷对此并没有禁令。”
“我可以吩咐下去。”汪大人淡淡的说道,同时心中觉得,这五万两的拿的是不是太轻松了些。
“只不过.....,”
比斯利突然话锋一转。
旁边的汪大人心中顿时咯噔一下。
他明白,接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这五万两银票果然不是那么好拿的。”汪大人心中骂娘,不过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的。
“不过什么?”
“这批烟花爆竹里,装了一些比较大的玩意。”比斯利淡淡的说道。
“什.....”,
“几支火枪而已。”
汪大人刚想开口,却被比斯利打断。
话一出口。
“几支火枪?!!”
汪大人很想一口唾沫喷死眼前的荷兰人。
“比斯利,你们究竟想做什么?!”
“火器乃是朝廷严禁走私的物品,一旦查获,你知道有什么后果吗?!”
“那可不是单单的砍头,是要抄家灭族的,灭九族的!…”
“你以为我汪某人脖子上有几颗人头敢让你偷运火枪!!”
汪大人越说越激动,他万万没想到,荷兰人想偷运火枪。
一旁的比斯利静静地等待着汪大人发泄完毕,才冷冷的开口,
“汪大人,你难道还没有搞清楚你的处境吗?”
“这些年你在这倭国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你不清楚?”
“听说前些日子,你的夫人又在京都内置办了两处宅院。”
“啧啧啧,七进七出的大院子,恐怕要不少银子吧。”
比斯利如数家珍的说道。
“你!!你们监视我!!”
汪大人听后急得跳脚,本以为事情做的很隐蔽,哪知道全都被人清楚的知道。
想到这里,汪大人突然愣在原地,浑身直冒冷汗。
连荷兰人都知道自己的小动作,那么锦衣卫恐怕.....。
看着汪大人心惊胆颤的样子,比斯利知道时机差不多了。
从怀中又拿出五万两银票放在桌子上,“这五万两是事成之后的报酬。”
“汪大人,你跟我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
“就算你做的再隐蔽,大明的锦衣卫已经注意到你了,不过这方面你不要担心,该多谢谢我。”
比斯利笑着说道。
“摆...摆平了?!!”
汪大人瞬间变了一副面孔。
在比斯利确定的点头后,长舒了一口气。
“男爵大人,你们要偷运火器究竟想要做什么。”
“就算我帮你,可是你们能躲得过这层层眼线吗?!”
汪大人凝重的说道,他明白西洋人肯定没憋好屁。
“自然有用处,汪大人想办法让这批货物通过长崎港的检查便可。其余的不要多问,对你有好处。”比斯利淡定的说道。
西洋人从航海贸易刚开始时便在大明各地谋划。
这么多年过去了,可不止他一个汪大人。
就连被明皇倚重的锦衣卫中都有人被西洋人渗透。
当然具体是谁,比斯利自然不会告诉汪大人。
看着荷兰人如此自信,汪大人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而比斯利也不催促,他相信姓汪的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片刻之后,汪大人无奈的点了点头,看着眼前的荷兰男爵开口,
“港口的官员并不都是我的人,而且有一部分人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帮你们偷运货物,我会想办法帮你通过港口官员的检查。”
“不过这五万两不是事后的,而是现在的。”汪大人上前将桌子上的另外一张五万两银票拿到手中。
比斯利见状并未拒绝,这十万两白银本就是给汪大人的。
“商船过几日便会到长崎港,我就静待你的好消息了。”比斯利期待的说道,随后转身就要离开。
“等一下,我还有一个要求。”
这时汪大人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让比斯利眉头微皱,心中怒骂大明人贪得无厌。
不过转过身来时依然笑呵呵的。
“讲。”
“在此之前,将我的大夫人和长子接到你们荷兰人本土之上。”
“他们在那里必须享受到你们荷兰人百姓的所有权利。”
汪大人沉声说道。
这次的事情太严重了,他心中总有不好的预感,为了给他老汪家留下后代,所以想让他的发妻带着长子离开东海省,前往荷兰。
到时候就算事情真的败露,那么死的是他,朝廷也抓不到发妻和长子那里。
“这...在我们大荷兰还没有过先例。”
比斯利脸色略微难看的说道,在他看来计划万无一失。可是汪大人的表现明显是担心事情败露给自己留个退路。
“那我不管,替你们办的事是灭九族的大罪。”
“若是你不能答应,大不了一拍两散,我这一家老小早晚都要死。”
汪大人直截了当的说道,
“.......”,
“我以荷兰男爵的身份向你保证,你的妻儿到了荷兰将受到庇护。”
“三日之后,会有商船接你的妻儿。”比斯利为了安抚汪大人发誓道。
没办法,想要不声不响的将火器运到倭国,眼前的人绝对不能少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在沙盘上推演了数十次,为由长崎港最适合运送火枪,也最适合倭国旧部起兵。
其余的各地西洋人不是没有眼线,可是成功机会渺茫。
倭国北海道,
那里聚集着十几名大名心向德川家族,妄图复国的。
可是那里也是最危险的,因为大明总兵李过便驻扎在北海。
将这些倭国旧臣们盯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