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魏迁都

作品:《南北朝

    齐主萧赜永明十一年,太子萧长懋突然患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太子久在储宫参政议事,深得齐主的赞赏,朝臣都说齐主渐老,眼看着帝位就将是太子的了,没想到他竟突然逝世,真是让人惋惜。齐主萧赜更是悲痛欲绝。

    齐主随后立皇长孙南郡王萧昭业为皇太孙,并将东宫旧吏全部派给了他。夏去秋来,突然接得魏主入侵的消息。齐主正想调兵遣将,捍卫边境,不料身体不适,寒热交加,只好徙居延昌殿静养。轿子刚登上殿阶,突然听到殿屋传出阵阵风声,齐主不由得毛骨悚然,暗自惊慌,但一时不便说出,只好勉强进去,卧床静养。没料到北寇的警报,日盛一日,齐主急忙调任江州刺史陈显达为雍州刺史,又令徐阳士兵扼守边疆要地。竟陵王萧子良担心兵力不足,便在东府招募士兵,并奉命封中书郎王融为宁朔将军,令他全权负责招募事宜。齐主令萧子良入宫护卫,萧子良立即入宫,陪在齐主身边。皇太孙萧昭业也隔一天就过来探望齐主,并汇报军情。齐主怕人心变动,便召来乐部演奏乐曲,以示自己的从容。无奈病情越来越严重,一天,齐主竟突然晕厥过去,惊得宫廷内外仓促地换上丧衣。唯独中书郎王融年少不羁,竟想推立萧子良为帝,并写好伪诏,意图颁发。皇太孙萧昭业一收到齐主晕厥的消息,便急忙赶来探病,可是王融将他堵在门外,不放他进去。萧昭业正进退两难,内监忽然跑出来说皇上已经苏醒,要见皇太孙。王融不敢再阻挠,只好让他进去。其实萧子良本人并没有什么妄想,与齐主谈及后事时,他只想与西昌侯萧鸾分掌国政。齐主当即将皇太孙托付给他和萧鸾二人。这天傍晚,齐主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在位十一年。

    中书郎王融还想拥立萧子良,于是派萧子良的兵士分头扼守宫禁。萧鸾赶到云龙门时受到卫士的阻拦,不禁怒上心头,厉声呵斥道:“有圣旨宣我入宫,你们还敢如此无礼?”兵士被他这么一吓,立即让开,萧鸾趁机冲了进去。到了延昌殿,萧鸾见皇太孙萧昭业还没有嗣位,而各位王公都在交头接耳,也不知在讨论什么。他便走到王公当中辈分最长的武陵王萧晔面前问道:“嗣君在哪里?”萧晔立即朗声说:“现在如果要立辈分高的君主,那就是我;如果要依据立储次序,那就是皇太孙。”萧鸾应声说:“如果要立皇太孙,那就应该立即让他登殿。”萧晔便将萧鸾带到御寝前,请出正守在齐主身边的皇太孙,请他坐上御座。然后二人指挥王公,部署仪卫,率领大臣匍伏拜谒,三呼万岁。

    萧子良居住在中书省,嗣主萧昭业立即派虎贲中郎将潘敞率禁军屯居太极殿西阶,以防备萧子良。萧昭业曾被萧子良的王妃袁氏悉心照顾过一段日子,因而与萧子良夫妇关系很好,后来发生王融谋变的事情,萧昭业才与萧子良有了嫌隙。萧子良请求留居殿省,等先帝安葬了,再回私邸,萧昭业不答应。王融痛恨计谋没有得逞,于是脱掉丧服,见到萧子良时,他还恨恨地说道:“公误我!公误我!”萧子良只是一笑而罢。第二天,宫中传出先帝的遗诏,授任武陵王萧晔为卫将军,西昌侯萧鸾为尚书令,太孙詹事沈文季为护军,竟陵王萧子良为太傅。又过了几天,嗣主萧昭业追尊先帝萧赜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追尊文惠皇太子萧长懋为世宗文皇帝,文惠皇太子妃王氏为皇太后;并册立抚军将军何戢的女儿何氏为皇后。

    萧昭业当南郡王时,曾跟着萧子良居住西州,文惠太子常令人监视他的起居,严禁他奢侈浪费。萧昭业表面上一副谦恭的模样,背地里却极为轻浮放荡。他常常在晚上带着仆从偷偷溜出去召妓饮酒。若没有钱花,他便向富人借贷,有借无还,那些富人不敢伸手要债,只能自认倒霉。师史仁祖、侍书胡天翼二人奉太子之命教导皇长孙,见萧昭业恣意妄为,便苦苦劝谏,但萧昭业就是不听。无奈之下,二人叹息道:“如果我们将皇长孙的劣迹上报给皇上和太子,只怕会触怒皇长孙,也会惹皇上和太子伤心。但如果隐瞒不报,放任皇长孙继续堕落,我们又没脸见皇上和太子。唉,将来要出个什么事的话,不但你我保不住性命,连我们的家室也会受到连累。我们都是年过七十的人了,还贪恋什么余生呀?”说完,二人一同服毒自尽。

    得到老师的死讯,萧昭业不但不悔过,反而喜出望外,越发恣意行乐。他甚至曾私下令女巫杨氏诅咒祖父和父亲,以求能早些获得帝位。不久,太子患病,将他召回。萧昭业见到父亲时,一副悲痛哀愁的模样,一回到府第,却是喜笑颜开,纵情玩乐。文惠太子病逝,萧昭业哭得撕心裂肺,宛若一个孝子;回到府内,仍是纵酒酣饮,欢笑如常。世祖萧赜打算立萧昭业为嗣君时,曾将他召来问话。每当说到文惠太子,萧昭业便不胜呜咽,装出一副哀痛的神情。世祖还以为他至情至性,因而再三安慰他,立他为储君。等到世祖生病,萧昭业又令女巫杨氏诅咒世祖,希望老头子早些去世。当时何妃还在西州,萧昭业给她发去一封密信,信中不谈别的事,只在纸的中央写了一个大大的喜字,外面环绕着三十六个小喜字,表明大庆的意思。有时入殿问安,见世祖的病情日益加剧,萧昭业心中非常畅快,脸上却很是忧愁。世祖每次与他谈及后事,他总是一边应允,一边流泪。世祖始终被他欺骗,临危时还叮嘱他说:“你是个厚道的好孩子,将来必成大器。但是要记住我的话,五年以内,不管什么大事,你都要谦逊地咨询宰相,五年以后,你就自己处理朝政。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得很好。”萧昭业哭着听命。到世祖弥留的时候,他还握着萧昭业的手,边喘边说:“你……你只要心中有父亲和祖父,你就知道怎么做!”说到这里,气逆痰冲,翻目而逝。萧昭业为世祖送终时,已不再像之前那么悲痛了。到了登殿受贺,早已是满面喜容。礼毕回宫,他竟把丧事撇到脑后,召来后宫所有的歌伎,饮酒作乐,欢闹的声音都传到宫外去了。

    过了十多天,嗣主萧昭业密令禁军收捕王融,并给他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要将他处斩。王融急忙向萧子良求救,但萧子良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还敢伸出援手。因而,王融年仅二十七岁就含怨而去了。王融临死前还叹道:“要不是为了我的百岁老母,我一定要揭穿萧昭业的丑恶嘴脸!”

    嗣主萧昭业泄恨后,晋封弟弟萧昭文为新安王,萧昭秀为临海王,萧昭粲为永嘉王;并将女巫杨氏尊为杨婆,格外优待她。安葬祖父的灵柩时,萧昭业还没出端门,就借口身体不适,跑回后宫继续作乐去了。

    世祖生病时,边境的警报一日紧过一日,到了萧昭业嗣位,他反而乐得荒淫自乐,哪还管什么北魏,什么入不入侵。魏主到底有没有南侵呢?原来魏主拓跋宏雅怀古道,慨慕华风,兴礼乐、正风俗,把从前的辫发旧制毅然更张,仿效汉人束发为髻,又变革衣袍,制成汉服式样。随后魏主又祀尧舜、祭禹周公,尊孔子为文圣尼父,告诸孔庙,另在中书省悬设孔子的画像,并亲自去拜祭;改中书学为国子学,尊司徒尉元为三老,尚书游明根为五更,大力仿效中原制度。

    魏主还想将都城迁到洛阳,只因担心群臣反对,他便提议伐齐。群臣自然有异议,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尚书任城王拓跋澄反对得尤为强烈。魏主拓跋宏生气地说:“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王怎么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拓跋澄从容地说:“社稷原是陛下所有,但臣是社稷之臣,怎能知危不言?”魏主拓跋宏觉得有理,这才缓缓说道:“你们都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很好。”说完,起驾回宫。而后,魏主拓跋宏又召入拓跋澄,撤走闲人,悄悄对他说:“你以为朕真要伐齐?朕只是想将我国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北方虽然辽阔,但它只便于用武,不便修文,如果想移风易俗,就必须将都城迁到中原。所以朕借南征的名义,打算迁都,做一番改革。你觉得怎么样?”拓跋澄一听,这才欣然说道:“陛下想占有中土,统治四海,臣也极力赞成!”这时,魏主拓跋宏反而皱眉说:“北方人恋乡,朕这样做必将惊扰他们,你说该怎么办呢?”拓跋澄应声劝慰道:“非常之事,原本就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只要陛下果断行事,相信他们也不会那么固执。”魏主听了这话,乐开了花,当下准备南征事宜。两个月后,大军从平城出发,渡河南行,直达洛阳。

    此时,正是秋凉天气,霪雨连绵,魏主拓跋宏令各军前进,自己也一身戎装,上马执鞭指挥。尚书李冲叩马谏阻道:“此次南下,全国臣民都不愿意,而陛下却毅然起程,臣不知陛下一意孤行,怎么成事,所以冒死前来进谏。”魏主拓跋宏发怒道:“我想统领天下,有志四海归一,你这读书人,如果不明白我的心意,就退下吧!”说着,就要扬鞭前进。安定王拓跋休又在马前跪下,哭着劝谏。魏主拓跋宏坚定地说:“这次我军大举南侵,震惊远近,如果一事无成,如何面对后人呢?如果不想南伐,那就迁都,这样才不至于师出无名。你们如果赞成迁都,就站在左边;不赞成,就站在右边。”定安王拓跋休等人都站在右侧,唯独南安王拓跋桢上前对魏主说:“干大事的人,从来都是坚持自己的主意。陛下如果真愿撤回南征的成命,迁都江南,这也是百姓之福。”说完,又对群臣说:“与其南伐,宁可迁都!”群臣勉强应诺,齐呼万岁。于是迁都的决议就这样定下了,魏主当即入城休兵。

    李冲又对魏主拓跋宏说:“宗庙、宫室不是马上就能迁移的,还请陛下暂时回平城,等群臣安排妥当,再恭请陛下莅临新都。”魏主拓跋宏不高兴地说:“朕现在打算巡行州郡,等到明年春天再回去吧。”李冲不敢再多说,当即退下。魏主随即令任城王拓跋澄回平城,动员留京百官迁都,饯行时还特意叮嘱拓跋澄说:“今天才是变革的开始。你回去要好好劝慰他们,不要辜负使命啊!”拓跋澄离去后,魏主拓跋宏还是担心群臣有异议,因而又召来卫尉卿镇南将军于烈问道:“你觉得迁都怎么样?”于烈回答说:“陛下的远见,不是臣所能及的,不过平心而论,群臣一半乐意迁都,一半不愿迁都。”魏主拓跋宏温和地说:“你既然不反对,那便是赞同,朕真是欣慰啊!朕想让你回平城,与太尉拓跋丕等人悉心善后。记住,不要搅扰百姓!”于烈受命而去。

    巡阅东墉城时,魏主拓跋宏令司空穆亮与尚书李冲去洛阳营建都城。二人受命离去后,魏主便从东墉趋往河南城,顺道在滑台设坛告庙,颁诏大赦,然后又起驾赶赴邺城。凑巧,齐国雍州刺史王奂的次子王肃投奔北魏,在邺城谒见魏主,哭着恳请魏主讨伐萧齐。魏主不愿意南伐,但见王肃是个人才,便将他留在自己身边,不久,封王肃为辅国将军。

    任城王拓跋澄自平城赶到邺城向魏主报捷,魏主高兴地说:“要是没有任城王,朕还干不成这番大事呢!”随即召入王肃,对他说:“眼下朕正要迁都,一时不便南伐,等都城一定,朕立即为你复仇。你从前是江左的名士,应该深谙中原朝廷的典故,朕想将我朝的改革事宜全部委托给你,希望你不要推辞。”王肃唯唯遵命,当即将一切礼仪起草好,呈给魏主看,深得魏主嘉奖。

    转眼残冬已过,魏太和十八年春天,魏主拓跋宏起驾北还平城。留守京都的百官迎驾入都,魏主拓跋宏登殿商议迁都事宜。大臣中又有人说不宜迁都,但都被魏主驳斥回去。到了初冬,听说洛阳宫殿已经告竣,魏主当即亲自祭告太庙,令高阳王拓跋雍及镇南将军于烈将神主迁到洛阳,然后率领六宫嫔妃以及文武百官赶往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