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杨坚建隋

作品:《南北朝

    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一除,杨坚当即重赏护卫自己逃离虎口的大将军元冑。当时,益州总管王谦也在蜀起兵,响应尉迟迥、司马消难。尉迟迥又致信后梁,恳请后梁发兵声援。后梁的将领竟也劝梁主发兵,梁主萧岿踌躇不决,令中书舍人柳庄去北周查探。柳庄来到北周拜见杨坚,杨坚当即握着他的手说:“从前我在江陵时,深蒙梁主的眷顾,如今国君年幼,时局艰难,感谢梁主此时还能记挂我。请大人回去代为转告,我愿意与梁主遵守旧约,共保岁寒!”柳庄回国后,将杨坚的话一字不改地转告,并对梁主萧岿说:“尉迟迥虽是旧将,但已一把年纪,随时都有可能作古;司马消难、王谦两人才能庸劣,必定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眼下,周朝的将相基本上都已归附杨氏,看来尉迟迥等人终会覆灭。我们不如保境息民,静观其变。”梁主萧岿因此敛兵不动,坐壁上观。

    北周行军元帅韦孝宽已率大军抵达武陟,与尉迟迥军仅隔一条沁水,刚巧水势暴涨,两边便相持不战。韦孝宽的长史李询密报杨坚说:“总管梁士彦等人都已收受尉迟迥的贿赂,因而逗留不前。”杨坚很是忧虑,便与内史郑译等人商议,打算更换将领。李德林劝谏说:“大人与将军们同是国家的重臣,如今大人挟主示威,将军们才勉强听从你的号令。如果大人不推诚以待,总是满怀的猜疑,将来谁还肯供你差使?况且纳贿一事是真是假还没有判定,如果大人临敌换将,必会使军中人人自危,军心一散,大势便去了。”杨坚愕然道:“那现在该怎么办?”李德林献策说:“为今之计,不如立即派一位既有才干又有声望的官员,去军前暗中调查。如果将军们果真有异心,谅他们一时之间也不敢变动﹔万一他们真的叛变,也容易制驭。”杨坚大悟道:“要不是你这番话,险些误了大事。”当即派少内史崔仲方去监督各军。崔仲方因老父在山东,不愿去督军。杨坚又改派刘昉、郑译,结果刘昉以自己没有做过将领为借口推辞,郑译干脆把老母亲抬出来压阵。杨坚不禁着急,多亏司录高颎站出来请命,杨坚当即令他出发。高颎日夜兼程赶到军前,与韦孝宽商量一番,决意在沁水较浅的地方筑桥渡军,一决胜负。

    尉迟迥的儿子魏安公尉迟惇令十万大军稍稍后退,想等韦孝宽军渡过一半时突然攻击。韦孝宽乘势渡桥,鸣鼓齐进,随后又毁掉浮桥,自断归路,逼得将士们人人思进,奋勇杀敌。尉迟惇被逼回邺城,父亲尉迟迥、小弟尉迟祐带着十三万部众从城中杀出,尉迟迥的弟弟尉迟勤也率领五万部众由青州赶来救援兄长。韦孝宽酣战一场,见局势不利,只好撤退。当时,邺城城下观战的士民不下数万,行军总管宇文忻叹道:“看来只好智破敌军了!”说着,竟让兵士拈弓搭箭射击观战的百姓。百姓惊骇溃散,哗声如雷。宇文忻立即大呼道:“贼兵败了,贼兵败了!将士们,为什么不乘势立功呢?”众人一听,气势大振,再接再厉,杀入尉迟迥阵。尉迟迥的部众已被百姓扰得心慌意乱,哪还禁得起敌军的大规模反攻?当下仓皇四溃。尉迟迥支撑不住,急忙与两个儿子逃回城中。韦孝宽军一举拿下邺城,并逼得尉迟迥窘迫地登上城楼。北周将军崔弘度追了过去,他见尉迟迥就要弯弓放箭,急忙脱去头盔,远远喊道:“总管大人还认识我吗?我妹妹是你儿媳呀!今天这种局面,我无法徇私,但因为是亲家,我请总管大人早些为自己打算,不要再踌躇下去了。”尉迟迥把弓一扔,破口骂了杨坚数十声,拔剑自刎。崔弘度见状,对弟弟崔弘升叹道:“你可以去取他的头了。”崔弘升当即砍下尉迟迥的首级,献给韦孝宽。尉迟勤与尉迟惇、尉迟祐三人,在逃往青州的路上被捕,韦孝宽派人将他们押到长安。杨坚赦免了尉迟勤,将尉迟惇两兄弟斩首。

    接着,关东的叛吏也被韦孝宽荡平。杨坚当下将相州州城迁到安阳,毁去邺城,并把相州分为毛州、魏州。此时,北周行军总管于仲文也击败尉迟迥的部将檀让,将檀让押送到京都。司马消难听说尉迟迥败亡,吓得魂不附体,忙派人向陈朝乞援。陈军还没出发,杨坚派去的大军就杀到了,司马消难不等大军攻城,便连夜投奔陈朝。陈主陈顼任命他为车骑将军,兼任司空,加封为随公。杨坚因外患将彻底消除,便封自己为大丞相,撤去左右丞相的官衔,又杀了五位王爷中的陈王宇文纯以及他的儿子。

    益州总管王谦本想等各军得胜再出兵,没想到各军都逐渐瓦解烟消,王谦心惊肉跳,非常忧虑。隆州刺史高阿那肱因被杨坚外调,而怏怏失望,随即向王谦献计。但最后高阿那肱不但没能助王谦保住军队,甚至连自己的脑袋也献了出去。

    郧国公韦孝宽班师不久,便病故了,享年七十二岁。杨坚很是悲痛,追封他为太傅,赐谥号为襄。高颎随军还朝,杨坚越发宠信他,任命他为司马。刘昉的职权自此被取代,郑译也遭到疏离。杨坚虽然没有撤掉郑译的官职,却暗中告诫官属,说凡事不必向郑译禀报。郑译觉得自危,忙向杨坚请辞,杨坚出于礼貌自然将他慰勉一番。周室的五位王爷,已被杨坚残害了三人,现在只剩两位没有实权的王爷,一个是代王宇文达,一个是滕王宇文逌。杨坚仍不肯放过他们,索性诬告他们通敌叛国,勒令二人自尽。没过多久,杨坚便威胁周主宇文阐下诏,晋封自己为相国,晋爵随王。不久,又逼周主加赐他九锡礼,同时赐予他仿效朝廷设置官阶的权力。随王妃独孤氏随即被册立为王后,世子杨勇便是王太子。

    大象三年二月,杨坚逼周主宇文阐禅位,他先是假惺惺地推辞一番,然后才登上帝位,接受御玺。建国号为隋,改元开皇。杨坚原本承袭父亲的封爵,号为随公,他却因“随”字中有一个寓意为“走”的部首,觉得不吉利,所以去掉那个部首,改为“隋”字。然后令有司奉册到南郊祭天。少内史崔仲方恳请将遗留下来的周氏官仪改为汉、魏时期的旧制,杨坚允准。隋朝随即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五省,御史、都水二台,太常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分司定职。又设置上柱国到都督共十一个等级的勋爵官位,用来鼓舞武将立功;特意晋升朝散大夫七个等级的散官,用来表彰文官的贤能。杨坚改称侍中为纳言,任命相国司马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任纳言一职。相国司录虞庆则为内史监,兼任吏部尚书。相国内郎李德林为内史令,元冑为左卫将军。追尊皇父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母吕氏为元明皇后,册立独孤氏为皇后,长子杨勇为皇太子。

    杨氏本是弘农人,相传是汉太尉杨震的后裔。杨坚的六世祖杨元寿曾在后魏时期担任武川司马一职,因此留居武川。杨元寿的玄孙就是杨忠。杨忠跟随周太祖举兵关西,随即得到普六茹氏的姓氏。杨忠的妻子吕氏在生杨坚时,满屋子的紫色霞气。有位来自河东的尼姑便对吕氏说:“这孩子骨相非凡,最好不要在尘俗里抚养他。”吕氏便托尼姑选择了一处适合静养的宅舍,带着孩子迁居到那里,尼姑也经常来探望她们母子。一天,吕氏忽然发现怀中的小杨坚头上长出犄角,遍体出现鳞片,顿时惊骇地把婴儿丢在地上。刚巧尼姑正往屋里走,她一看到地上的小杨坚,忙把婴儿抱起来说:“你惊动了儿子!害他晚些才能得到天下。”吕氏忙鼓起勇气,上前仔细打量,发现杨坚身上并没有什么犄角鳞片。到杨坚懂事的时候,尼姑早已云游到别的地方,不知下落了。杨坚踏上仕途后,屡次被周主提拔至显要的官职,并且他一再遭受周室君臣的猜忌,却总是大难不死。现在,杨坚竟篡夺周室的皇位,把北周主宇文阐贬为介公,迁居别的寝宫。又因司马消难叛变,杨坚将司马消难的女儿即宇文阐的皇后司马氏废为平民。

    北周太后杨氏,起初因嗣君宇文阐年幼,很担心外族对自己不利,所以对父亲入朝辅政很是欢喜。后来她见父亲有篡位的野心,很是不平,经常向父亲表示不满,但一介女流怎么违抗得了当朝的宰相呢?杨氏只能忍气吞声,迁延过去。不久,父亲杨坚竟然篡位,杨氏更加愤惋,屡次与父亲当面争执。杨坚也自觉惭愧,不再去看望女儿,只是让妻子独孤皇后去抚慰。随后,杨坚改封女儿为乐平公主,又见女儿正值韶华,想让女儿改嫁,偏偏女儿抵死不从,杨坚也就作罢。北周太皇太后阿史那氏历经变乱,而后病终。杨坚下令按照皇后的礼仪为她操办丧事,将她安葬在周武帝陵。周太帝太后李氏与介公宇文阐迁居别的寝宫,李氏十分愤慨,最后出家为尼,法号常悲。介公宇文阐的生母朱氏也随李氏一同削发为尼,法号法净。

    周氏诸位小王爷都被降为公卿。杨坚另封皇弟邵国公杨慧为滕王,同安公杨爽为卫王;封儿子杨广为晋王,杨俊为秦王,杨秀为越王,杨谅为汉王;并任命并州总管申国公李穆为太师,邓国公窦炽为太傅,幽州总管任国公于翼为太尉,金城公赵煚为尚书右仆射;又封汉安公韦世康为礼部尚书,义宁公元辉为都官尚书,昌国公元岩为兵部尚书,上仪同长孙毗为工部尚书,杨尚希为度支尚书,同族的雍州牧邗国公杨惠为左卫大将军,永康公杨弘为右卫大将军,侄儿陈留公杨智积为蔡王,杨静为道王。不久,杨坚任命晋王杨广为并州总管,上柱国元景山为安州总管,当亭公贺若弼为楚州总管,新义公韩擒虎为庐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为定州总管。窦毅是邓国公窦炽的侄儿,他的妻子是周太祖第五个女儿襄阳公主,夫妇俩只生有一个女儿。隋主受禅的消息传来后,窦毅不满十五岁的女儿摸着胸口叹息道:“我恨自己没有生为男儿身,不然我一定会替舅舅家除掉杨坚。”窦毅夫妇忙捂住女儿的嘴说:“不要乱说!小心招来灭门惨祸!”后来她嫁给唐公李渊,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后。

    内史监虞庆则劝隋主杨坚彻底灭掉宇文氏,断绝后患。高颎、杨惠也随声附和,李德林却坚决反对。隋主杨坚脸色一变说:“你是个书生,不懂国家大事。”随即令宿卫各军搜捕宇文氏宗族,将周太祖宇文泰的所有儿孙全部逮捕到狱中,勒令他们自杀。不久,又将九岁的介公宇文阐害死在宫中,赐谥号为静帝。总计北周自闵帝宇文觉篡位建国,到静帝宇文阐亡国,中间历经五代国君,存在了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