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崛起 第91章 并购计划
作品:《商界游龙》 "看来只能主动出击了。"林默盯着最新的财报说,"Global Tech的崩盘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机会。"
"您是说......"苏晓月瞬间明白,"要对Global Tech发起收购?"
"没错。"林默调出一份详细的计划书,"他们押错宝,在量子计算领域栽了大跟头。市值已经跌去一半。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张明有些担忧:"但他们的体量太大了。就算是现在,要收购Global Tech至少需要2000亿美元。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
"所以需要一个完美的计划。"林默说,"陈芸,帮我查一下Global Tech的股权结构。"
很快,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出炉:Global Tech的股权高度分散,机构持股占比接近70%。而在最近的股灾中,不少机构都在大量减持。
"有意思。"林默说,"他们内部一定乱成一团。这次的重大战略失误,足以让董事会对现任管理层失去信心。"
"我们可以从这里突破。"苏晓月说,"先接触一些关键的机构投资者。"
"没错。"林默说,"但要格外小心。一旦打草惊蛇,Global Tech很可能会采取'毒丸计划'来防御。"
正说着,李明远匆匆走来:"林总,量子芯片的良品率已经突破85%!成本直接降低了40%!"
"太好了。"林默说,"这个消息暂时保密。等收购计划启动时,它会是我们最好的筹码。"
接下来的日子,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每个人都被分配了不同的任务。
陈芸负责信息搜集:"发现Global Tech最大的机构股东——太平洋投资最近在悄悄增持我们的股票。"
"有意思。"林默说,"看来他们也意识到了行业格局即将改变。张明,帮我约一下太平洋投资的史密斯。"
三天后,新加坡,一家隐秘的私人会所。
"林先生,久仰大名。"史密斯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得多,"您的量子计算技术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过奖了。"林默说,"我更好奇的是,贵公司为什么会对我们的股票感兴趣?"
史密斯露出狡黠的笑容:"很简单。Global Tech的失败说明一个事实:在量子计算领域,创新比规模更重要。"
"所以你们在减持Global Tech?"
"没错。"史密斯叹了口气,"但这个过程必须非常小心。市场已经很脆弱了,我们不能引发更大的恐慌。"
林默适时抛出橄榄枝:"也许我们可以合作。以更好的方式完成这次转型。"
史密斯立即会意:"您是说......收购?"
"这对所有人都有利。"林默说,"Global Tech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全球销售网络。结合我们的技术优势,可以创造一个真正的行业巨头。"
"但资金......"
"我们已经获得了几家主要银行的授信。"林默说,"只要有足够的机构支持,资金不是问题。"
史密斯陷入沉思。作为Global Tech最大的机构股东,太平洋投资在这次并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给我三天时间。"最终,史密斯说,"我需要和其他主要股东沟通。"
回到公司,林默立即召集团队:"行动开始。苏晓月,准备收购要约。张明,联系投行和律师团队。"
"财务模型已经做好了。"张明说,"初步估算,我们需要筹集2500亿美元。其中1500亿用于收购,1000亿作为并购后的运营资金。"
"资金来源呢?"
"初步规划是:500亿来自银行贷款,800亿通过发行可转债筹集,500亿寻求战略投资者,剩余的通过定向增发解决。"
林默点点头:"合理。不过要预留一些机动资金。Global Tech一定会反抗,价格可能会抬得更高。"
正说着,陈芸突然发来警报:"检测到异常!有人在大量买入Global Tech的股票!"
"这么快就被发现了?"林默调出交易数据,"查查买家是谁。"
很快,一个意外的发现浮出水面:购买者是一家来自中东的主权基金。
"沙特人?"苏晓月惊讶道,"他们为什么会突然插手?"
"有意思。"林默说,"看来这盘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就在这时,米勒教授匆匆赶来:"林总,我们可能遇到麻烦了。"
原来,Global Tech在绝望之下,开始大举并购小型量子计算公司。他们准备用数量堆积的方式来弥补技术差距。
"这是在垂死挣扎。"林默说,"不过确实会推高收购成本。陈芸,帮我联系一下沙特人。"
两天后,迪拜帆船酒店的顶层套房。
"林先生,您的拜访让我很意外。"沙特投资部部长纳赛尔说,"我以为您会把我们当作敌人。"
"恰恰相反。"林默说,"我很欣赏贵国的眼光。在所有人都在抛售Global Tech时,只有你们看到了它的价值。"
纳赛尔露出感兴趣的表情:"愿闻其详。"
"Global Tech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现有的技术储备,而在于它的全球产业链。"林默说,"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时间才能建立的体系。"
"所以您想要收购它?"
"没错。而且我相信,这与贵国的利益是一致的。"
"哦?"
"沙特正在推进产业升级,需要高科技产业的支撑。"林默说,"如果我们能够合作,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还能帮助贵国实现产业转型。"
纳赛尔陷入沉思。过了很久,他才开口:"您说得对。单纯的金融投资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需要真正的产业合作。"
谈判进行到深夜。最终,双方达成初步协议:沙特基金将投资300亿美元,支持这次收购。作为回报,未来的新公司将在沙特建立研发中心。
当林默返回新加坡时,一个更大的机会已经出现。
"太平洋投资同意了!"苏晓月兴奋地说,"他们不仅会支持我们的收购,还愿意说服其他机构投资者。"
"太好了。"林默说,"现在是时候亮出我们的底牌了。李明远,准备发布新一代量子芯片的消息。"
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市场上引发强烈反响。Global Tech的股价再次暴跌。
"收购价格可以压得更低了。"张明分析道,"按照目前的市值,可能只需要1800亿美元就够了。"
但Global Tech显然不会坐以待毙。当天下午,他们紧急召开董事会,启动了一系列防御措施。
"他们开始实施'毒丸计划'了。"陈芸报告说,"准备向现有股东增发大量股票,稀释潜在收购者的股份。"
"在意料之中。"林默说,"不过他们太慌乱了。这种仓促的防御反而会激怒机构投资者。"
果然,几家主要机构立即发表声明,质疑管理层的决策。Global Tech的股价继续下跌。
与此同时,林默的团队也没闲着。李明远带领研发团队不断取得新突破,米勒教授的量子共振理论被进一步完善。
"林总,您得看看这个。"李明远指着最新的测试数据,"量子芯片的性能又提升了30%!"
"保密。"林默说,"这是我们最后的王牌。"
这时,陈芸突然发现异常:"Global Tech在秘密接触俄罗斯投资者!他们想找个白衣骑士!"
"让他们试试看。"林默胸有成竹,"现在的Global Tech就像一条沉船,谁救都会被拖下水。"
三天后,酝酿已久的收购计划终于正式启动。林默团队向Global Tech发出要约收购书,开出了每股65美元的价格。
市场瞬间沸腾。这个价格虽然比三个月前的高点低了40%,但比当前市价高出30%。对于急于止损的投资者来说,是个不错的机会。
Global Tech的管理层果然强烈反对,声称要约价格"严重低估"了公司价值。但市场显然不这么认为。当天,大量机构投资者公开支持这次收购。
"第一轮成功。"苏晓月说,"机构持股比例已经超过80%,他们的'毒丸计划'根本无法实施。"
"现在要防止其他竞购者出现。"林默说,"尤其要关注俄罗斯人的动向。"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就在收购要约发出的第二天,一家神秘的离岸公司突然宣布,愿意以每股75美元的价格收购Global Tech。
"有人来搅局了。"陈芸说,"对方用了多重代理,很难追踪真实身份。"
"不用追踪。"林默说,"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拿出这么多资金的,无非是几个老对手。"
"会是俄罗斯人吗?"李明远问。
"有可能。不过更可能是垂死挣扎的星创。"林默说,"让我们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团队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对外公布了更多技术突破的细节,证明收购的战略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放出消息,质疑竞争对手的资金实力。
"有效果了。"张明说,"机构投资者们更倾向于我们的方案。他们认为我们的产业协同性更强。"
但对手显然不会轻易放弃。第二天,报价被提高到85美元。
"这个价格已经明显超出了合理估值。"苏晓月担忧地说,"我们要跟吗?"
"不着急。"林默说,"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果然,当天晚上,一个重磅消息传来:美国监管部门宣布将对这起收购案进行反垄断调查。
"来得正是时候。"林默说,"现在,让我们看看对手的资金来源经得起审查吗?"
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灭了竞购者的热情。神秘买家很快偃旗息鼓。
"路已经清了。"林默说,"是时候展示我们的诚意了。"
团队立即宣布将收购价格提高到70美元,同时承诺保留Global Tech的核心业务和人员。这个方案获得了绝大多数股东的支持。
实验室里,李明远和米勒教授依然专注于研发。每一项新发现都可能影响并购后的发展方向。
陈芸的安全系统持续监控着市场动向。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风吹草动都不能放过。
张明带领财务团队紧锣密鼓地准备资金。这场收购将重塑整个行业的格局。
苏晓月正在和各方投资者沟通。让他们理解并支持公司的战略意图至关重要。
米勒在量子比特阵列前反复测试,新的发现可能带来更大的突破。
安保系统保持最高警戒。在并购的关键阶段,核心技术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李明远指着一组异常数据:"教授,您看这个量子态的演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