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洪绶少年学画
作品:《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之七:才艺智慧》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出生于公元1598年,诸暨(今浙江绍兴市)人。明朝末年曾任国子监生;明朝灭亡后,因不愿事清,遂去绍兴云门山出家为僧。
陈洪绶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善画山水、人物。他画人物,衣纹圆劲,设色古雅,尤具特点。他作画的成就与当时莱阳的崔子忠并称“南陈北崔”。
陈洪绶能成为著名画家,在于他从小时候对画就有着执着的追求。
陈洪绶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通晓经书,是一位著名学者;他的母亲是一位大家闺秀,能诗善文。这种优越的环境,使陈洪绶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读书刻苦,学习勤奋,到四五岁的时候,就能联诗作对了。他六岁上私塾,七岁时,就成了绍兴远近有名的小诗童了。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又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天,他从书上看到东晋画家顾恺之在南京瓦棺寺画维摩诘像的故事。
故事说:当初修建瓦棺寺的时候,庙里的住持曾向城中的士大夫们募捐,认捐最多的没有超过十万的;而当时并不富裕的顾恺之,却一下认捐了一百万。人们听说后,无不震惊异常。事后,顾恺之吩咐主事和尚,给他准备一堵粉刷好的墙壁,他要在上面画一幅维摩诘像。他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画这幅画,当画接近完工,只待点睛时,顾恺之提出条件说:“凡第一天来看画者,须捐钱十万;第二天来看者,须捐钱五万;到第三天再看时,可以随意捐献。”
等到了点睛那天,寺中拥进了无数观众,顾恺之当众给画像点眼珠,刹时“光照全寺”,画中人像活了一般,充满生机,不一会儿,收到的捐钱就达到一百多万。从此,顾恺之的大名便家喻户晓。
陈洪绶看的虽然是个故事,但他看着看着,竟像自己亲临其境一般,当他念到顾恺之点睛后,刹时“光照全寺”,画中人像活了一样时,他高兴地拍手叫道:“点得好,点得好!”
过去读书时,陈洪绶一有空闲,也喜欢画个人画个鸟什么的,但只是画着玩而已;过去,他也听说过“画龙点睛”的成语,只理解为指写诗作文章;而今天,他对“点睛”一语,却有了过去从未有过的深刻认识。于是,他到处寻找,借来了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和《论画》两部书,一有空便仔细,认真临摹,渐渐地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的住处附近,有一座关羽庙,庙中有关羽、周仓、关平的塑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他每逢下学后,或者节假日,便去关羽庙临摹。说他是临摹,实际上他并没有临摹工具,人们经常看到的是,当络绎不绝的男女老幼跪拜关羽像的时候,陈洪绶正拿着一段木炭在画几位神佛的像。人们谁也不理会,谁也不干预,都认为他是在画着玩。谁知他这种“画着玩”,天长日久,竟越画越形象,越画越逼真。
这年的春天,父亲带他去萧山一个叫米斯行的人家中做客。当大人们在客厅谈论学问的时候,陈洪绶到庭院去玩,忽见庭院中有一堵墙刚刚粉刷完毕,又白净,又光滑,是个画画的好去处。于是,他未加思索,便从兜中掏出笔来,画起了关羽像。在画的过程中,因为他个矮,有的地方画不上,便踩到凳子上去画。
正在这时,米斯行听说一个孩子在他刚刷好的墙壁上乱画,气急败坏地忙去制止。
但是,当他走到跟前一看,愣住了,一尊七八尺高的关羽像屹立在墙壁上,身材魁伟,凤眼长髯,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米斯行越看越高兴,不由得连连称赞说:“画得好,画得好!”
然后,他又问陈洪绶的父亲:“这孩子不是个小诗童吗,现在怎么又成了小画童了?”
陈洪绶的父亲说:“我只知道他有时候画着玩,怎么画到了这般程度,我也不清楚。”
此后,米斯行索性把这庭院改成了关羽祠,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
小画童的名声也随之很快传开了。
陈洪绶自从画关羽像出名后,邻人称赞,父母高兴,亲朋前来祝贺,也有不少社会名流专程拜访、求画。
在一片赞扬声中,十一岁的陈洪绶,头脑却十分清醒。他想:自己不就是会画关羽的像么?如果画其他的像,未必就能画得好;自己的这么点本领,算得上什么呢?既不是专业人才,更谈不上什么画家,有什么值得祝贺的?因此,对来贺来访的人们,为父母所逼,他一开始还见上一见,说几句谦虚之语;可是三天后,他便闭门谢客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绘画的技巧,他对父亲说,要去钱塘拜著名画家蓝瑛为师。
蓝瑛,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字田叔,号叟,又号石头陀,善画山水,尤以画花鸟、兰石出名,其技巧取唐、宋、元诸家之长,功底十分深厚,他的绘画成就,被推为“浙派之最”。
陈洪绶由父亲带着来到钱塘县,见了蓝瑛,通了姓名,递上自己的作品,尔后说明来意。
蓝瑛说:“对于你的名气,我早有所闻,年龄这么小就有那么大的名声,实在是难能可贵;不过,我是画山水花草的,对画人物画一窍不通,况且你已有了成就,我没有资格收你这个徒弟,还是另投高明吧!”
陈洪绶一听,扑通跪倒在地,恳求说:“弟子画人物,也只是从看了顾恺之画维摩诘像的故事想到的,而且只是临摹,并不懂得真正笔法;况且几年来,只会画个关羽像,至于名声,也是讹传,先生何必当真?就请师傅收下我吧!”
这时,陈洪绶的父亲也从旁相求说:“小儿自画关羽像,三日后便闭门谢客,的确不敢担当什么画童的称号,就请您收下他吧!”
蓝瑛听了,才笑着将陈洪绶从地上搀起说:“如此说来,此子倒是可教。好吧,我就收下你了!”
陈洪绶拜师的第二天,蓝瑛便把他带到杭州,去参观《七十二贤图》,这是孔子七十二弟子的画像石刻,是北宋大画家李龙民的作品。
陈洪绶一边听着师傅的介绍,一边啧啧赞叹,顿觉大开眼界。
参观完毕,蓝瑛对陈洪绶说:“把它拓回去临摹吧!”
陈洪绶把《七十二贤图》拓后,回到家中,便专心致志地临摹起来。
第一次临摹,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拿去给师傅评判。
蓝瑛看后说:“人物丰满,栩栩如生,临摹得很像!”
蓝瑛在说这话时,把临摹二字说得很重,陈洪绶听了,已知其意,回到家中,反复琢磨,反复临摹。
第二次,他用了半年的时间,自己感到满意了,又拿给师傅去评判。
蓝瑛这次却说:“这次临摹得倒有些不像了,回去再用心琢磨琢磨吧!”
这次,蓝瑛把“琢磨”一词说得很重。
陈洪绶听后,心中明白,不由得十分高兴起来。
第三次,陈洪绶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再次拿给师傅去评判。
蓝瑛看后,高兴地说:“好,现在你不是临摹,而是在创作了。这才是你自己画的《七十二贤图》啊!”
事后,蓝瑛曾对人称赞陈洪绶说:“他画人物的成就,就连唐朝有‘画圣’之称的吴道子也比不上啊!至于我,那更是一笔也不敢动的。”
三年后,陈洪绶在蓝瑛的指导下,不仅在人物画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且在山水、花鸟、兰石方面,因得到蓝瑛的真传,又有他自己的创造,也被称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