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张衡博学多才
作品:《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之七:才艺智慧》 提起张衡,谁都知道他是地动仪的发明者,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他博学多才,尤其在天文学方面,成绩显著。
张衡,字平子,出生在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一个官僚家庭里,张衡的祖父是个为官清廉的太守,父亲早逝,因而少年时候,张衡家里较穷,清苦的生活,磨砺了少年张衡吃苦耐劳的性格。而且他从小就爱读书。
由于出生在官宦之家,家里藏书不少,张衡在10多岁时,就遍读了《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他除了能写一首好辞赋外,对自然科学也发生了兴趣。
一天,少年张衡在一本名为《冠子》的诗集上看到了四句描述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变化的诗:
斗炳指东,天下皆春;
斗炳指南,天下皆夏;
斗炳指西,天下皆秋;
斗炳指北,天下皆冬
这四句诗反映了北斗星所指东西南北与春夏秋冬变化的内在联系,引起了张衡的极大兴趣,勤学好思的张衡从此开始了他探索星空奥秘的成材之路。他将那首诗抄下来,画成图,每到晚上就仰望星空,从细致的观察中,他渐渐发现了诗中虽然所说春天斗炳指东没错,但早春却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于是他脑子里总是装满了有关星星和月亮等许多天文方面的问题,常常铭思苦想,废寝忘食。
后来他发现,光靠读书,还很难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他在17岁那年,离开家乡,到古都长安访师求学,在当时首都洛阳游历时结识一位叫崔瑗的朋友,精通天文、数学、历法,张衡常跟他一起研究学问。
张衡在担任朝廷太史令时,专门负责观察天象,研究历法和数学,由于有十分便利的条件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转动的、能较准确测定天象的浑天仪。
在长期的实践中,张衡不断总结,他在他的天文学著作《灵宪》中指出,在中原地区可以看见的星星共有2500颗,与现在天文学中通过高科技手段测试的在同一时间和地区所见到的星星总数相近。并且第一次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说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是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并阐述了天是圆的,宇宙无限理论。
除了天文学外,在别的学科领域张衡也有许多杰出的成就,他制造了当时只在传说里有过的指南车和可以计算路程的记里鼓车,这是他在机械制造方面最杰出的成果。在地震学和气象学方面更领风骚,他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可以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为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在文学、哲学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哲学方面,反唯心主义的“纬谶之学”,在29岁时完成了《东京赋》和《西京赋》,引起当时文人们的重视,《后汉书·张衡传》称他“精思博会,十年乃成”。
张衡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老前辈郭沫若在南阳张衡墓碑上题写的:“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是对张衡最准确的评价和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