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其他三路红军开始长征
作品:《读懂长征》 1934年,面对兵力占优的国民党军“围剿”,再加上“左”倾错误的危害,鄂豫皖根据地的形势十分严峻。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由省委率领红25军实施战略转移,到桐柏山或伏牛山一带创建根据地。11月16日,红25军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全军2980余人于当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进行长征。
1934年11月,红25军开始长征。图为出发地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
红25军长征初期序列
(1934年11月)
1933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打破了敌人多次“围剿”,取得了很好的战绩,苏区面积达20余县、4万平方公里,近500万人口。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控制了嘉陵江、涪江之间的广大新区,部队连同地方武装发展到约10万人,为在川陕边扩大根据地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4月下旬,蒋介石令刘湘、胡宗南等部集重兵进行南北夹攻,企图围歼红四方面军主力于江油、中坝地区。在这种情况下,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错误判断形势,在未同前线指挥作战的其他领导人商量,也未向中共中央请示报告的情况下,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实行战略转移。5月初,红四方面军撤出彰明、中坝等地,分路向岷江地区西进。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中革军委为中央红军北渡长江转入川西,指示红四方面军配合行动的命令电。
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初期序列
(1935年4月——6月)
1934年10月,红2军团、红6军团在贵州印江木黄地区会师后,为在战略上配合中央红军的行动,主动与敌展开英勇作战,牵制了大量追击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30个团的兵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企图把长江以南唯一的一支主力红军消灭掉。红2、6军团在国民党军的围困下,一直坚持着战斗,但是由于活动的区域基础薄弱,资源匮乏,无法提供对红军的给养。于是,决定实施战略转移,跳出国民党军的封锁圈。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从湖南桑植的刘家坪和水獭铺(今瑞塔铺)地区出发,开始了长征。
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由湖南桑植的刘家坪和水獭铺地区出发,开始了长征。图为刘家坪。
红2、6军团总指挥部旧址
红军第2、第6军团长征时序列
(1935年11月——1936年6月)
项英,中共中央苏区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苏区分会主席。
陈毅,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
小档案
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为中央红军长征后统一领导中央苏区范围内红军开展革命斗争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中央苏区分局书记项英,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主要区域为江西、福建、闽赣、赣南、闽浙赣5个军区(含闽北军分区),统属部队为红24师、红10军及各直属的地方独立部队。
红军主力长征后,一部分红军和地方游击队共约5万人留在南方8省15个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在国民党军的连续攻击下,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图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形势图。
小档案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4年8月起,红6军团、中央红军、红25军主力相继北上长征后,留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广东8省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独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共开创了赣粤边、闽赣边、闽西、闽粤边、皖浙赣边、浙南、闽北、闽东、闽中、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鄂豫皖边、鄂豫边和琼崖等15个地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8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