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刘穆之提出就藩三策
作品:《召唤文臣武将,随我镇守边疆》 “陛下。”
御林军统领金盖茂恭敬禀奏。
“没有查到更多的线索。”
“已将百姓们全部释放。”
皇帝今日高兴之下,
吃撑了,
懒懒靠着背椅。
“好,此事先放下。”
“注意宫中防卫。”
“还要让城卫军多多巡逻风王府,别再出什么意外。”
“是。”金盖茂顿了一下,“陛下,灯会上杀敌救风王的还有一个城卫兵。”
“此人叫曹文诏,甚是勇猛。”
“打听之下,是刚加入城卫军的。”
“这是好事啊。”皇帝一喜。
“章和,拟旨。”
“升曹文诏为城门郎。”
见金盖茂没有走的意思,问:
“你还有何事?”
金盖茂鼓足了勇气:
“御林军副统领受曹宇案的影响,目前这个位置空了。”
“御林军中,新来了一位猛人,叫徐庆,武力竟是和我不相上下......”
听闻,皇帝骂了一句:
“下不为例!”
“金统领,有功才能赏,这个道理难道你不懂?”
“这样吧,给他一个校尉。”
“至于能不能升官,有了功劳再说吧。”
“是,臣告退。”
待金统领走后,
皇帝看向百里奚。
“子明啊,如你所说,这也是一顺吧。”
“我大景猛将越来越多了,朕甚是欣慰。”
百里奚笑着言语:
“乱世出英雄。”
“经过了动荡,那些济世能人、勇猛壮汉,会应运而生。”
“这也是赖陛下天威所致。”
洛阳城添了两位猛将不说,百里奚又给戴了高帽子,皇帝大喜。
笑着打趣:
“总不至于能打的,都让老六一人独得吧。”
百里奚拱拱手:
“风王手下能人再多,那还不是朝廷的,还不是陛下您的。”
“是啊。”皇帝长吁一口气,“只要他能打胜仗就行。”
“大景不能再沉沦下去了,特别是从我这里开始,必须人人努力,光复往日荣光。”
凝眸看向百里奚,认真询问:
“你说他还不能前往太湖剿贼?”
百里奚目视前方,缓缓出口:
“草民认为,他还需锻炼。”
“并不是不相信风王的能力,而是,他还需要成长。”
“毕竟他根基太浅了,万一跟太湖山贼寇拼的两败俱伤......”
“草民的建议,让他再寻个人数不多的贼窝,练练手才是。”
皇帝边听边点头,寻思:
“不管如何,百里奚确实是大才,也确实为朝廷着想。”
“讲的也对,老六确实还需要磨练一段时间。”
“他的军队也需要成长,此刻万不能太过心急。”
“否则真会得不偿失。”
想明白细节,面露喜色:
“子明处处考虑周全,令朕少费了多少心思。”
“好。”
“章和,传朕旨意,限六皇子半个月之内,领兵出征。”
“打哪里,怎么打,让他自己拿主意。”
..........
风王府。
“好了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
“云青啊,我这么辛苦排练你们。”
“得加价了。”
“你看,又教她们跳舞的,又教你唱歌的。”
“这谱、词,还都是我作的。”
“到时候还得我亲自上台带你,够辛苦的。”
“你这开张大典,必然红火。”
送走了沐云青,刘穆之便找来了。
“殿下,必须想办法在外就藩。”
“说说你的理由。”沐云风轻轻抿了口茶。
这事他不是没考虑过,只是没有思路。
【刘穆之】:
【智力】:94
【武力】:70
【军事】:80
【政治】:98
【内政】:95
【文学】:92
刘穆之缓缓道来:
“殿下,你在朝中,那是毫无根基可言。”
“跟他们相争,即便你有胜算,也得遍体鳞伤。”
“而且,在这政治权力的旋涡中,会大大阻碍我们军队的发展,妨碍我们前进的步伐。”
“只有远离洛阳,才能一心搞发展,才能处处不受制于人。”
“他们要争,就让他们争好了。”
“只要我们力量足够强大,不管将来谁坐在龙椅上,我们都能给他拉下来。”
“远朝堂,搞发展,广积粮。”
“这九个字,希望殿下好好斟酌。”
沐云风微微一笑:
“不用斟酌了。”
“就按这九字方略来走。”
“道和,你说说看,哪里就藩好?”
“又如何使父皇答应我就藩。”
见风王如此干脆,刘穆之赞道:
“殿下的眼光和魄力,真是世间仅有啊。”
戴完了高帽子,续而缓道:
“有三个地方,可行。”
“一个是陕州,一个是冀州,一个是姑苏城。”
“若陛下想要去陕州就藩,皇帝必然举双手赞成。”
“哪怕是皇子们,也不会反对。”
“镇国大将军正在抵御瓦剌大军,死死扼守大景的西北门。”
“殿下去陕州,那就是最前线,跟镇国大将军共同抵御外地。”
“陕州甘州一带,大多是苦寒之地,没人会反对你领这份苦差事的。”
“好处是,长安地势平坦,可养马可种粮。”
“身后的商洛城,地处高原,可养兵数十万,和长安形成犄角之势。”
“如此一来,便很好地遏制了瓦剌进取中原的路线。”
“这冀州嘛,头上悬着三把利剑,金国、契丹、匈奴。”
“如果加上刚刚反叛的津王,那就是四把剑。”
“自然也不会有人反对的。”
“好处是,冀州东临大海,殿下想要造船,也正符合。”
“不过,坏处也很明显。”
“要时刻提防来敌,恐不利于发展。”
“姑苏城。”
“不用说,各个方面都符合,就是地盘小了点。”
“皇帝是不可能把整个江州给你管理的,那是朝廷重赋的地方。”
“仅去年,江、浙两州,上交的赋税都占了将近三分之一。”
“但若是一个姑苏城,还是有可能的。”
沐云风心中最中意的地方其实就是姑苏。
总体来说,有三大好处。
一,雨水充沛,易于种粮。
二,临海,便于造大船。
三,极利于发展经济。
“道和,着重说说姑苏城吧。”
沐云风心里的想法,刘穆之也猜得七八分。
喝了口茶,续言:
“要说往常,想就藩姑苏城,想都别想。”
“如今大景内忧外患,皇帝想要拯救朝廷,而殿下目前在他看来,那就是最大得帮手。”
“也只有殿下,才能辅助他力挽狂澜。”
“加上太湖单雄聚民起义,也为殿下就藩姑苏创造了无数可能。”
“殿下只需再立一些军功,然后在百里奚的推波助澜下,殿下顺利就藩姑苏,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战马的话,太湖两岸便可养数万匹,加上其他一些地方,运用得当,养个一二十万匹还是可以的。”
“在不影响种植的情况下。”
“而太湖群山,那便是天然的屏障,和姑苏形成了犄角之势。”
“山中,便可养兵十数万。”
“农时,可令他们耕种。”
“闲时,山间亦可练兵。”
“还有,东北临长江,东靠大海,西有太湖。”
“进可攻,退可守啊。”
刘穆之的分析令风王甚为满意,也最终确立了他心中的方案。
喜色挂满双颊:
“道和所言,甚合我心。”
“实在让我少费了多少脑细胞啊。”
刘穆之一愣:
“脑细胞?”
“没什么,”沐云风淡淡一笑,“就姑苏城!”
“我们的地盘。”
“小就小点,好管理。”
“接下来就看道和跟子明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