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6章 柏林幻想曲公演:震撼全场
作品:《贝多芬重生华夏》 《重生的贝多芬 176 话》
钢琴协奏曲 C 大调《柏林幻想曲》是我在为上大学而中断活动期间创作的曲子,它承载着我在柏林的美好回忆以及渴望再次相逢的愿望。
掌声雷动的柏林爱乐音乐厅很快安静下来。我环顾四周,虽然看不清人们的面容,但却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能感受到大家都对今天的演奏满怀期待,我也不禁心潮澎湃。与富尔特文格勒交换了一下眼神后,我缓缓闭上眼睛,柏林爱乐乐团开始了舒缓的演奏。
在远方,那令人思念的西方城市,即便登上高处,连影子都难以看见,只有清冷的空气吹拂着后背。
第一乐章,precipitando(猛烈地)。
??????
克尔巴斯坦带领的第一小提琴声部猛烈奏响,展开主题。李胜熙的大提琴在下方沉稳铺垫。小提琴那如利刃般刮过的凛冽之风,丝毫不容喘息。在第一主题的展开之下,大提琴又开启了另一个主题,形成鲜明对比。那是一种信念。低音提琴辅助大提琴,开始诉说着坚定的信念,很快便轮到我演奏了。
???
???
在倾泻而出的情感之中,单簧管绽放出微小的希望之光。对向往未来的我而言,柏林曾是唯一的希望。在小提琴与钢琴的狂风之中,大提琴与低音提琴的信念也未曾动摇。最终,单簧管追逐着那绽放的花朵。我演奏的速度越快,小提琴的琴弦振动越剧烈,单簧管就越奋勇向前。很快,它承接单簧管的旋律,再次独奏,随后进入下一乐章。
第二乐章,Allegretto fuoco(稍快且热烈地)。
在第一乐章之后紧接着开启的长笛、单簧管以及弦乐四重奏的切分音,《柏林幻想曲》最为独特、我也首次尝试的部分开始了。富尔特文格勒引领着两支管乐器奏响激昂旋律,小提琴不时突出,尖锐地切入。然后,是颤音。左手和右手同时升高音阶,节拍与音调也各自不同。由于左手小拇指需要固定,在以前手小的时候根本无法演奏这部分。而现在,我可以尽情发挥,也无需刻意调节速度。因为是柏林爱乐乐团,他们能够跟上我的节奏。如今我已不再力量不足,也不会因手脚短小而勉强移动身体,更不会因难以踩踏板而强行改编曲子。
世界啊,我已等待许久。现在,就让你们聆听我的钢琴演奏。
迎接春天的柏林,贝贝的新曲《柏林幻想曲》宛如一份无比珍贵且令人欣喜的礼物。
到了第三乐章,感受到春天温暖阳光的观众们,通过大提琴与钢琴深沉厚重的对话,能够体会到那份情感。曾经期盼的人归来,正融化着他们冰封的心。
掌声如巨大的瀑布般倾泻而下。这是多么温柔的“魔王”啊。他何时曾如此尽情地撼动人心,又何时曾用这般美妙的旋律抚慰人心。
感动。坐在观众席的玛丽·扬斯深深感叹。
“展现出独特结构的同时还能有如此高的完成度。不愧是贝贝啊。”
贝贝的曲子,甚至让人怀疑是否能轻易称之为古典音乐,其结构与以往截然不同。不仅是结构,他似乎也极为擅长触动人们的情感。用小提琴的不协和音制造出尖锐的声响,让观众心生畏惧而颤抖,同时又能激发观众的支持,最终让观众感受到胜利的狂喜。这样的曲子由柏林爱乐乐团演奏,无疑是一场配得上其盛名的演出。就连在世界顶级乐团中执掌指挥棒十年的玛丽·扬斯,面对威廉·富尔特文格勒与贝贝所在的柏林爱乐乐团,也唯有赞叹。
此外,尽管不像玛丽·扬斯那般深刻理解,但粉丝们聆听贝贝 的新曲时,也同样深受感动。
“哇,我起鸡皮疙瘩了。”
“因为是贝贝,所以才听的,结果这简直是神曲级别啊。”
“哈哈哈哈,神曲级别。”
“这就是贝贝啊。在认识贝贝 之前,我连古典音乐都不听,可贝贝 的音乐就是能让人感动得落泪。”
“是挺好的,但结构有点奇特。谁来给解释一下啊。”
“心脏啊,别折腾了。怎么跳得这么快。”
“结构解释起来有点模糊。它不是传统的一、二、三乐章形式。硬要说的话,有点像流行音乐中偶尔会用到的方式。”
“那到底是怎样的呢?”
“通常协奏曲是‘快 - 慢 - 快’,而《柏林幻想曲》是‘非常快 - 快 - 一般快’这种感觉。”
“而且高潮部分超震撼。”
“这确定吗?我越听越入迷呢。”
“所以说贝贝 很厉害啊。开头全力冲击,让观众高度紧张,然后再慢慢展开故事般地进行结构编排。中间有很多突出的部分,让听众不会觉得无聊。最终第三乐章即便不是很快,也能让人在听完后仍有余韵,高潮部分又如此强烈,所以才会让人有那种兴奋感。”
“不是兴奋感,是情感宣泄后的舒畅感。”
“说兴奋感也没错啦。我都激动得想换条裤子了。”
“这里是不是有几个疯子啊。”
贝贝的《柏林幻想曲》一经首演,便立即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尽管古典音乐影响力有所下降,但凭借电视、社交网络以及基于社区网站的个人媒体等依旧强大的媒介,再加上通过评论家与记者撰写的专栏等,在三月这一个月内,它成为了全球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柏林爱乐乐团将《柏林幻想曲》纳入正规音乐会的节目单,录制了现场演奏的唱片与蓝光碟进行销售,并且创下了首周 41 万张(密西西比数字唱片销售,26 个国家同步发行)的惊人纪录,改写了柏林爱乐唱片公司的历史。
为了亲耳聆听这首令人感动的曲子,世界各地的音乐粉丝纷纷涌向柏林。
一切都进展顺利。然而,著名家兼古典音乐评论家赫尔曼·肖伊克通过他的专栏批判《柏林幻想曲》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堕落的天才与安逸的传统名门】
古典音乐就如同自巴赫之后逐渐堆砌而成的高塔。巴赫奠定的基础之上,海顿与莫扎特添砖加瓦,贝多芬这根坚实的柱子耸立其中,构建出完美的建筑。
音乐的历史,是人类向着神明堆砌巴别塔的历史。
然而在去年三月,本被寄予厚望能将巴别塔再次高高垒起的贝贝,却犯下大错。这位被称为 21 世纪古典派的贝贝,用荒谬的结构让众多古典音乐粉丝大失所望。他发表的《柏林幻想曲》破坏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建立的范式,其旋律近乎低俗的现代派。
毫无品味,甚至不顾体面。阔别六年后回归的他,失去了往日的聪慧,仅靠着迷惑观众的魔力,跟在古典音乐的身后亦步亦趋。他的音乐每周在柏林爱乐音乐厅演奏,实在令人叹息。
该专栏一经发表便掀起轩然大波。由于肖伊克是人气家,还曾赞助伦敦爱乐乐团及多个乐团,因此支持他观点的势力不在少数。
此前从未有人如此强烈地从音乐性角度批判贝贝 的曲子,因此古典音乐界也议论纷纷。
“这老头疯了吧。”
“破坏范式?简直是胡言乱语。那蠢货还以为自己活在 18 世纪呢?”
“我也觉得贝贝 的曲子像现代派。只是让人哭笑不得,毫无音乐深度。”
“哈哈哈哈哈哈,各种疯话都有啊。说没有音乐深度。”
“说贝贝 的音乐没有深度,就等同于表明自己对古典音乐一无所知。即便不考虑《柏林幻想曲》突破性的结构,其完成度也是极高的。”
“他们不懂还说没深度,哈哈哈哈。贝贝 的曲子就是和其他曲子不一样,容易让人感动,所以就觉得是简单的曲子?哈哈哈哈哈哈。”
“《格拉莫风》编辑部都是些蠢货吧?如果不是事实,为什么要发表?”
“那些高谈阔论深度的人真让人讨厌。”
“第一乐章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利用不协和音形成对称的部分,你们能理解吗?”
“嗯。是强行营造紧张感。本来就充满刺激的方式,能称之为好音乐吗?只有不懂古典音乐的人才会喜欢。”
“真是疯了,哈哈哈哈。”
这样的争论,不仅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媒体的采访也持续不断。
坂本龙一、玛丽·扬斯、泽尔·巴鲁宾斯坦等大师,以《柏林幻想曲》的新尝试与完成度为依据,肯定了其音乐价值。
米卡埃尔·布雷哈茨、高朗、查尔斯·布劳恩等则以音乐是为了传递美与感动为由,强烈反驳赫尔曼·肖伊克所说的“贝贝 的音乐是现代派”。
然而,最为愤怒的当属威廉·富尔特文格勒。
“看到那个满脑子糨糊的老头胡言乱语。他好像精神不正常,他身边的人应该赶紧带他去治疗。”
在贝贝 的支持者们批判赫尔曼·肖伊克之后,以英国音乐人为核心的势力展开了反击。
“贝贝 过于快速且复杂的演奏只是扰乱情感。毫无理解可言,只是寻找刺激,破坏了古典音乐的本质。原本所谓的古典音乐……”
两大势力激烈对峙,互不相让,而媒体与音乐粉丝们真正期待的,是贝贝 的表态。
理所当然地,关于此情况的提问如潮水般涌来,而贝贝 的发言则如同点燃了这场争论的炸药。
“狗叫的时候,难道要回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