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7章 柏林旧忆情难逝,伦敦新征志欲扬

作品:《贝多芬重生华夏

    《重生的贝多芬 237 话》

    午餐时间过后,在为下午演出做准备的时候,柏林爱乐 A 队的一些成员走向了休息室。

    “昨天听了贝贝爱乐的演奏,我算是明白塞弗为何称赞卡尔·埃克尔特了。”

    “是这样吗?”

    “从去年开始他就偶尔会提及。”

    “贝贝和阿姆斯特丹,我们可不能比他们差。”

    听了汉斯·伊安的话,演出前的紧张气氛似乎得到了些许缓解。

    那些还记得他见习时期莽撞模样的人,如今也已完全将汉斯·伊安视为可靠的同伴,这是因为他历经长达 11 年的努力,才最终成为正式团员,他对柏林爱乐的那份自豪,对新老团员来说都是一种激励。

    “没错。塞弗也回归了,我们得更加努力。”

    “那是当然。要让全世界看到富尔特文格勒与柏林爱乐是最棒的。”

    汉斯·伊安满怀激情地说道。

    他的话引得同行们露出笑容,众人再次提醒自己要为今天最后一场预定的演出全力以赴。

    就这样,他们来到了休息室前,在走廊里与伦敦爱乐的首席小提琴手雷蒙·多内克相遇了。

    “啊。”

    一行人与雷蒙·多内克互相点头示意,没有进行多余的交谈。

    大家只是猜测他是为了儿子的治疗费用而做出这样的选择。

    但即便只是这样的猜测,也因为从未从雷蒙·多内克本人那里听到只言片语而显得有些难以接受。

    对于曾经将他视为同伴的他们来说。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曾是团员们最为信赖的五名首席之一,如今却选择了离开。

    彼此的关系早已疏远到难以轻松交流的地步。

    当一行人与雷蒙·多内克错身而过的瞬间,汉斯·伊安转过身来。

    “为什么?”

    他的声音让雷蒙·多内克和同行们都停下了脚步。

    “汉斯。”

    一个男人试图劝阻汉斯·伊安,但他并没有停下。

    “为什么你连一句话都不跟我们说?”

    雷蒙·多内克无言以对。

    “你觉得那批人比与你共事 20 年的团员更值得信任吗?”

    “别说了。”

    与汉斯·伊安一同入团的尼尔斯抓住了他的手臂。

    然而,情绪已经激动起来的汉斯·伊安,此刻谁也劝阻不了。

    “我们对你来说到底算什么?”

    他甩开尼尔斯的手,正要再次质问时,雷蒙·多内克开口了。

    “正因为一起共事了 20 年,才出了问题。”

    “……你说什么?”

    雷蒙·多内克看了汉斯·伊安一眼,然后转过头,径直朝着伦敦爱乐的休息室走去。

    “汉斯他?”

    在伦敦爱乐的演奏即将开始前,尼尔斯思索再三,在午餐时间将中午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克尔巴·施泰因。

    “嗯,他非常难过,我担心这会影响到演奏。”

    “……汉斯也是我们的团员。他应该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吧。”

    “但是您也知道汉斯他……”

    听了尼尔斯的话,克尔巴·施泰因轻轻叹了口气。

    汉斯·伊安从见习时期就开始追随雷蒙·多内克。

    从大学生时代起,加入柏林爱乐就是汉斯·伊安唯一的目标,所以很多人都还记得他见习时期的模样。

    那个曾经有些莽撞的汉斯·伊安在雷蒙·多内克面前总是很乖巧,他成为正式团员时接受雷蒙·多内克祝贺,紧紧握着双拳满脸喜悦的样子仿佛还在眼前。

    “好,我会跟他谈谈。”

    尼尔斯如释重负地点了点头。

    克尔巴·施泰因走向正在调试小提琴弦的汉斯·伊安。

    “已经开始调试了?”

    “听说你刚才在走廊里遇到雷蒙了?”

    “是尼尔斯告诉您的吧?”

    汉斯·伊安头也不回地问道。

    “嗯。他大概是担心你太在意雷蒙·多内克了。”

    “现在不会了。”

    汉斯·伊安的回答让克尔巴·施泰因停顿了一下,然后正视着他。

    此时,其他团员们也都在各自打发着时间。

    “其实我也很生气。”

    原本以为会听到一番说教的汉斯·伊安,听到这句意外的话后转过头来。

    “可恶的家伙。就算很为难,也该跟我们说一声啊。在乐团里帮不上忙,我们也会帮他的啊。”

    “……施泰因。”

    “我和他一起担任首席的时间超过了 8 年,总共一起共事了将近 20 年。我和他都是在柏林爱乐学习成长的。我们曾说过要一起让柏林爱乐成为世界第一的啊。”

    汉斯·伊安默默地听着克尔巴·施泰因的抱怨。

    这些话比任何安慰都更能让他感到慰藉。

    他并非因为不理智才对雷蒙·多内克生气。正是因为太在意,所以才会既难过、愧疚、惋惜,同时又愤怒不已。

    当汉斯·伊安意识到克尔巴·施泰因的真诚与自己相同后,情绪也稍微平复了一些。

    在他们将威廉·富尔特文格勒奉为大师,致力于将柏林爱乐打造成为世界顶级乐团之后。

    在他们立志支持杰出指挥家尼亚·瓦尔格雷,以广泛传播自己的音乐理念之后。

    他们无法轻易接受这份长久的约定出现裂痕。

    在伦敦爱乐即将登上舞台之前,阿图罗·托斯卡尼尼默默地注视着正在检查小提琴的首席。

    他平时就不是个多话的人,而今天更是给人一种深沉内敛的感觉。

    正如阿图罗·托斯卡尼尼所料,雷蒙·多内克从离开柏林爱乐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等待着今天这样的机会。

    他试了试琴音。

    和往常一样,调试得堪称完美。

    确认无误后,他感觉喉咙有些发紧,头脑却愈发清醒,心跳也开始加速。

    对雷蒙·多内克来说,除了这次管弦乐团大赛,再没有更好的机会来证明自己了。

    “说是野心也无妨。”

    雷蒙·多内克陷入了回忆。

    刚加入柏林爱乐时,威廉·富尔特文格勒就已经是世界顶级的指挥家了。

    演奏家们在各自领域也都是顶尖水平,雷蒙·多内克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个乐团里拿起指挥棒。

    然而,在他面前有一位天才。

    当时年仅二十多岁的尼亚·瓦尔格雷太过出众。

    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他也成为了首席,但与尼亚·瓦尔格雷相比,始终难以望其项背。

    尽管他不懈努力,但雷蒙·多内克不得不承认尼亚·瓦尔格雷的天赋远超自己。

    柏林爱乐的瑰宝“加农炮”最终交到了尼亚·瓦尔格雷手中。

    雷蒙·多内克虽然渴望成为指挥家,但为了柏林爱乐,他认可了尼亚·瓦尔格雷。他认为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继承威廉·富尔特文格勒的衣钵,延续柏林爱乐的崇高精神。

    因为即使竭尽全力也无法追赶,所以他选择了认可。

    很快,雷蒙·多内克就成为了尼亚·瓦尔格雷的热情支持者与得力助手。

    克尔巴·施泰因和其他首席们亦是如此,他们为了柏林爱乐帝国的繁荣,全力辅佐威廉·富尔特文格勒和尼亚·瓦尔格雷。

    优秀的演奏家们纷纷入团,帝国愈发稳固。

    一切似乎都将永恒不变。

    乐团逐渐壮大,在与其他优秀乐团的竞争中也占据上风。

    就这样又过了数年。

    当第一次见到贝贝这位天才时,雷蒙·多内克以为在富尔特文格勒和尼亚·瓦尔格雷之后,即使自己退休,柏林爱乐也依然能够繁荣昌盛。

    他对此深信不疑。

    然而,尼亚·瓦尔格雷的健康出现了问题。

    那一刻,他感觉世界仿佛崩塌了。

    他一直认为尼亚·瓦尔格雷会成为富尔特文格勒之后的下一任常任指挥,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冲击。

    威廉·富尔特文格勒年事已高。

    他随时退休都不足为奇。

    雷蒙·多内克花了很长时间才接受这一现实。

    他抗拒、愤怒。

    而当他最终接受时,心中涌起了新的决心。

    他绝不允许帝国就此崩塌。

    雷蒙·多内克重新点燃了年轻时的斗志,为了继承威廉·富尔特文格勒的衣钵而不懈努力。

    他一次次地去找富尔特文格勒,向他展示自己的乐谱。

    然而,威廉·富尔特文格勒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但这也没关系。

    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所以他只是为了追赶天才尼亚·瓦尔格雷,为了让威廉·富尔特文格勒满意而努力。

    在被称为富尔特文格勒之子的五个人中,在尼亚·瓦尔格雷退休后的常任指挥人选里,他认为自己是最积极且最合适的人选之一。

    为了守护柏林的音乐,他不分昼夜地努力。

    然后。

    离开的贝贝回归了。

    雷蒙·多内克原本很高兴。

    在尼亚·瓦尔格雷退休后,逐渐被其他乐团赶超而有些衰落的柏林爱乐,他认为贝贝这位天才的回归将会成为新的活力源泉。

    他为成为指挥家又准备了数年,本以为贝贝作为继承富尔特文格勒与柏林爱乐意志的首席,会成为强大的助力。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与他的预期不同。

    威廉·富尔特文格勒以空前的方式和速度将贝贝提拔为柏林爱乐的核心人物。

    他能够理解。

    因为贝贝是超越了尼亚·瓦尔格雷的天才中的天才。

    但是,他无法接受柏林的音乐就此改变。

    自贝贝回归后,柏林爱乐的音乐开始发生变化。

    虽然还不像贝贝爱乐那般,但原本极为古典的柏林爱乐不知何时开始习惯了对乐曲本身进行改编演奏。

    雷蒙·多内克对此很不满,多次向威廉·富尔特文格勒进言。

    他说有些东西不能改变。

    他说柏林爱乐的独特性正在消失。

    但威廉·富尔特文格勒每次都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就在不满情绪不断累积的时候,柏林爱乐 B 队开始组建。

    威廉·富尔特文格勒似乎早就内定贝贝为下一任指挥,一步步地推进着计划。

    他守护了 20 年的柏林爱乐似乎不再需要他了。

    一些媒体报道说他的离开是因为儿子的病和经济困难。

    这固然是让他困扰的大事,但并非他前往伦敦的真正原因。

    因为他心中有着想要坚守的音乐理念,同时这也是他证明自己正确性的唯一途径。

    “距离演出还有 10 分钟!”

    听到大赛工作人员的提醒,雷蒙·多内克拿起他的小提琴,走上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