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2章 捷克爱乐奇韵展,柏林乐团妙音呈

作品:《贝多芬重生华夏

    《重生的贝多芬 272 话》

    “啊……”

    观众们此刻完全沉浸在埃利亚胡·因松与捷克爱乐乐团的演奏之中,如痴如醉。

    马勒的第五交响曲向来饱受赞誉与批评。

    其中,尤其是第四乐章因被电影《魂断威尼斯(Morte A Venezia, 1971)》采用而备受瞩目。

    柔板(Adagietto:极慢地)第四乐章虽仅由 103 小节构成,演奏时长却约达 11 至 12 分钟。

    相比之下,由 415 小节组成的第一乐章演奏时长约为 14 至 15 分钟,由此可见第四乐章的缓慢程度。

    快板的第五乐章引子在终曲之前出现,其速度差异极具戏剧性。

    此外,马勒在第四乐章结尾处标注了“attacca”(不停顿地直接进入下一乐章),指示直接进入第五乐章,观众们也因此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这种连贯性。

    故而,对于马勒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人们普遍认为它并非独立存在,而是连接前后乐章的过渡部分。

    然而,埃利亚胡·因松却果断地打破常规。

    他将第四乐章“Adagietto”的速度指示从原本的柔板提升至中板水平,使马勒的第五交响曲在演奏时节奏大幅加快,整体更为紧凑。

    即便如此,捷克爱乐乐团凭借其充足的音量与卓越的音色,营造出和谐美妙的音乐氛围,将第四乐章所蕴含的抒情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理所当然地,第五乐章引子与终曲的节奏也变得更快。

    原本如平静的水波缓缓流淌般的旋律发展,在埃利亚胡·因松的指挥下,仿佛化作汹涌波涛,而那之上有飞鸟随风翱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

    不仅如此。

    他并非单纯地改变乐章的整体速度,而是在全曲范围内巧妙地调节节奏,使节奏感达到极致。

    若不是像埃利亚胡·因松这般经验丰富的指挥家,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便是捷克爱乐乐团所秉持的节奏美学。

    是埃利亚胡·因松不断发展进步的捷克音乐风格。

    米洛斯·巴伦施泰因紧紧地握住了拳头。

    那些平日里看似平凡无奇的前辈团员们,此刻却绽放出比任何乐团都耀眼的光芒。

    如同他自幼所敬仰的那般模样。

    米洛斯·巴伦施泰因再次被这动人心弦的演奏所吸引,深深地陶醉于捷克爱乐乐团的音乐之中。

    与此同时,他也因自己如今已无法与之并肩而感到无比的失落与沮丧。

    另一边。

    “这可有点……”

    记者李浩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他深知埃利亚胡·因松与捷克爱乐乐团的卓越之处,但没想到他们会做出如此大胆的尝试。

    这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且其精彩绝伦的表现令人不禁为之赞叹,除此之外,他也只剩感叹了。

    “这可不简单啊。”

    他的担忧并非毫无缘由。

    贝贝如今堪称华夏的骄傲。

    尽管粉丝投票有一定影响,但华夏民众为了实时支持他,不惜彻夜不眠,人数众多。

    无论时间多晚,粉丝们都全然不顾疲惫,对贝贝狂热追捧。

    他在艰难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凭借自身努力成长为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天才。

    作为同样的华夏人,李浩为他感到自豪,他成为了自己在疲惫生活中重新振作前行的动力。

    正因如此,埃利亚胡·因松与捷克爱乐乐团的出色表现,对他而言却有些难以欣然接受。

    “太棒了!”

    终于,捷克爱乐乐团的演奏结束,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欢呼声。

    他们向这位演绎出全新且高度完整的马勒作品的大师埃利亚胡·因松,致以诚挚的敬意与衷心的感谢。

    现场的反应比第三轮的任何一场演奏都更为热烈。

    “真厉害。”

    彩恩也对带来精彩演奏的捷克爱乐乐团心怀敬意。

    通过此次管弦乐团大赛,彩恩积累了丰富的管弦乐团知识,也深切感受到埃利亚胡·因松是多么果敢且经验老到的人物。

    “第三轮的准备时间如此短暂……”

    能够在短时间内完美协调整首曲子的节奏,使作品重获新生的埃利亚胡·因松。

    以及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熟练驾驭这一切的捷克爱乐乐团,其深厚的底蕴同样令人惊叹。

    “不愧是名门乐团啊。是吧,代理?”

    乐评家韩艺率先开口说道。

    “嗯。原本还担心少了一个人会出什么状况,但完全没有那种迹象。大概是其他乐器稍微调整了音量来弥补吧。”

    “天哪。连这都能听出来?看来我们代理不只是编辑,还能当乐评人了。”

    “哈哈。你就别打趣我了。郑记者感觉如何?”

    “不太愉快。”

    “啊?是哪个部分呢?”

    “不知道。”

    看到郑世允记者满脸怒容,李浩编辑有些不知所措。

    在一旁目睹这一切的彩恩觉得李浩有些可怜。

    她曾在观众席上对作为记者的他心怀敬意,但经过近一个月的相处,她发现他就像 13 岁爱情喜剧片的主人公一样,毫无眼力见儿。

    “郑记者真可怜。”

    然而,这并非她能出面解决的问题,彩恩只得平复因捷克爱乐乐团而高涨的情绪,等待下一个演出顺序。

    “是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

    由于这首曲子在贝贝的主要演奏曲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彩恩倒也没有太多担忧。

    但鉴于此前埃利亚胡·因松演绎出了与以往截然不同风格的马勒交响曲,若依旧按部就班,或许会产生差距。

    这也是李浩和其他许多人所担心的。

    “又会带来怎样的演奏呢?”

    彩恩对贝贝颇为了解。

    他在待人接物时亲切和善,但在音乐相关事务上却极为严苛。

    对自己亦是如此,无论何种环境或条件,都不能让音乐的地位有所动摇。

    彩恩好奇这样的贝贝此次又会呈现出怎样的音乐。

    每一场演奏会她都会如此期待。

    “从今天起到决赛的演奏都得引用。”

    彩恩为刚完成初稿、将贝贝与贝多芬作对比的文章增添了不少信心。

    就这样,三十分钟过去了。

    在主持人的介绍之后,柏林爱乐 B 团的成员们登场亮相。

    在 OOTY 管弦乐团大赛中,众多杰出人物纷纷登场,以至于最初柏林爱乐 B 团给人的感觉略显单薄。

    与因贝贝这位超凡天才而被认可为世界顶级乐团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柏林爱乐 B 团主要由二十多岁的年轻音乐家组成,无法展现出其兄弟乐团柏林爱乐 A 团那种压倒性的魅力,也没有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那种严谨,以及伦敦交响乐团的那种克制之美。

    所有的聚光灯都聚焦在贝贝这位独一无二的天才身上。

    即便现在情况也没有太大改变,但在年轻乐评人彩恩眼中,舞台上的成员们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索索,能够广泛而深入地驾驭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到古典吉他等弦乐器,是柏林爱乐 B 团中的王牌成员。

    只有查尔斯·布劳恩和索索才配得上贝贝的名号。

    然而,彩恩此刻最为关注的却是坐在对面的一个人。

    “允静姐姐今天也很漂亮。”

    谭允静。

    她隶属于 Naiz 经纪公司出道,从未踏上华夏的舞台,在北欧的一些廉价演出中被利用,也未能积攒起名气。

    但贝贝却总是对她的小提琴演奏赞不绝口。

    起初,彩恩也觉得她有些奇怪。

    因为她在演出前会因紧张而呕吐,或者说话严重结巴。

    但每当听到她的演奏,彩恩的看法就会逐渐改变。

    她的小提琴演奏与乐团配合得天衣无缝,同时又不失自己的特色。

    彩恩在接触众多乐团的过程中,深知这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既能与他人默契配合又不失个性的演奏者。

    这不正是乐团真正需要的人才吗?

    “加油!”

    作为贝贝和谭允静的狂热粉丝,彩恩希望他们能改变被捷克爱乐乐团主导的音乐厅氛围。

    她的加油声是否传达出去了呢?

    贝贝登上了舞台。

    他那小小的身躯一旦站在舞台上,却给人一种无比高大的感觉。平日里略带烦躁的眼神此刻深邃如渊。

    从登上舞台的那一刻起,贝贝便对其他一切视而不见。

    他全身心地投入,只为与团员们共同呈现出更美妙的演奏。

    他高度集中的表情显得冷峻而毫无生气。

    “哦……”

    “果然气场不凡啊。”

    场内的氛围瞬间发生了变化。

    原本仍沉浸在捷克爱乐乐团余韵中的观众们,此刻满心期待着柏林的魔王将会带来怎样的演奏。

    “又会如何改编呢?”

    “啊,真的好期待。”

    观众们总是期待贝贝能带来突破性的改编,此次也不例外,他们好奇他会带来怎样的震撼。

    此前刚聆听了埃利亚胡·因松大胆的改编,这使得他们的期待愈发强烈。

    就在这种期待愈发浓烈,在观众们心中不断蔓延之时。

    贝贝举起指挥棒,向两侧伸展双臂。

    短暂的寂静。

    贝贝双臂收拢抬起,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演奏随之开始。

    轻柔舒缓的弦乐缓缓奏响。

    紧接着,圆号声响起。

    长笛、巴松管和双簧管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很快便将气氛引领至宁静祥和之中。

    就在这时。

    贝贝大幅张开双臂,然后又环抱起来。低沉厚重的低音提琴奏响,定音鼓加入其中,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管乐器仿佛在预示着危险的来临。

    节奏逐渐加快,弦乐的低音部分再次奠定氛围,管乐器加以安抚后又再次突出。

    一场宏大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太完美了。”

    尽管演奏才刚刚开始,但坂本龙一已感受到贝贝指挥的完美。

    能够如此娴熟且有效地演绎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引子部分的乐团并不多见。

    然而,此次演奏与以往有所不同。

    它与普通演奏并无太大差异。

    与贝贝以往那种从一开始就能抓住作品特色的风格不同,此次演奏仿佛是严格遵循乐谱,忠实再现原作。

    “他在想什么呢?”

    坂本龙一面带微笑,专注于聆听音乐。

    但那些期待独特演奏的观众们却有些不知所措。

    “嗯?”

    “演奏得不错,但今天是怎么回事?”

    “是准备时间不够吗?”

    “时间短,准备起来确实困难。不过,要是直接演奏去年冬天改编的版本也挺好的。”

    虽然演奏足够出色,但并非他们所期待的那样。

    与之前听过的众多《自新大陆》版本并没有太大区别。

    然而,这种想法在进入第一乐章的后半部分时开始逐渐改变。

    “嗯?”

    “为什么听起来这么顺耳?”

    “有什么不同呢?”

    缺乏专业知识的粉丝们心中满是疑惑,不明白为何心中会涌起这种逐渐高涨的情绪。

    明明是看似普通的演奏,却莫名地更易入耳,且一点点走向高潮。

    “这小子。”

    富尔特文格勒轻声笑了起来。

    几乎在同一时间,坂本龙一、马里扬斯等多位指挥家也领悟到了贝贝的意图。

    “有趣的尝试啊。”

    坂本龙一缓缓随着节奏点头。

    并且。

    除了这些大师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察觉到了柏林爱乐 B 团的意图。

    那就是自幼便是德沃夏克的狂热粉丝,且聆听其作品次数最多的米洛斯·巴伦施泰因。

    “不一样了。”

    起初,他也并未察觉。

    在聆听了完美协调的演奏后,他认为贝贝和柏林爱乐 B 团的表现也算不错。

    但随着乐曲的推进,他心中那股难以抑制的悸动却无法忽视。

    “是节奏的调整。”

    这并非是戏剧性的变化。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原本是以多种乐器相互交替、对话的形式展开。

    虽会达到高潮而变得宏大,但本质上是一种乐器与另一种乐器、乐段与乐段之间愉快交流的乐曲。

    贝贝为了将这种优势最大化,对每种乐器的节奏进行了微调。

    而这一过程对于柏林爱乐 B 团的成员们而言,无疑是一段极为痛苦的经历。

    与贝贝所说的“没什么特别的”截然不同,为了调节那细微的节奏,为了满足如同苛刻监工般的指挥,他们仿佛变成了精准的节拍器。

    并且。

    如此毫无破绽、紧密相连的《自新大陆》,虽与平常并无太大差异,但却更加紧密地触动着观众们的心灵。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种乐器被忽视。

    它们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生命体。

    在贝贝的指挥下,《自新大陆》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音乐厅内激荡回响。

    “这就是……柏林爱乐。”

    米洛斯·巴伦施泰因感受到那股强大而有力的生命力,靠在椅背上,沉浸其中。

    要实现这样的演奏,每位演奏者的技艺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指挥家掌控整个乐团并引领其走向完美的能力。

    究竟有哪位指挥家能够完成这样的演奏呢?

    “这就是……贝贝。”

    米洛斯·巴伦施泰因被深深折服。

    他只能接受这是自己有生以来从未听过的德沃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