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勃滕王阁吟诗逞才
作品:《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之七:才艺智慧》 在洪州城(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与层峦叠翠的西山相对,峙立着一座气势磅礴的滕王阁。这座楼阁原是公元65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李元婴任洪州刺史时建造的。李元婴曾被封为滕王,此阁因此而得名。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来这里登高望远,题诗作文。在众多的诗篇中,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堪称冠首。明代著名文论家胡应麟在他的著作《诗薮》中,称王勃的《滕王阁》是唐代初年短诗中的最好的一首。清代尚垅在《忆滕王阁》中也说:“倘非子安序,此阁成荒陬。”子安是王勃的字,尚垅的意思是,如果不是王勃写下《滕王阁序》,这阁恐怕早已为历史淹没,荒芜废弃了。的确,如果没有王勃这一诗一序的广为流传,滕王阁是不会成为誉贯古今的江南名胜的。
关于《滕王阁序》和诗的写作经过,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唐高宗龙朔三年,即公元663年,洪州都督阎伯屿将滕王阁修葺一新,于9月9日重阳节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当地的名儒雅士皆聚会阁上,济济一堂,其中沣州都督宇文钧,洪州知名人士王将军、孟学士等均应邀赴宴。当时,14岁的王勃去南海探望父亲,正巧路过洪州,随友人一起也应邀奉陪末座。
宴会开始后,阎伯屿起身举杯祝辞:“今日重阳佳节,各位来此聚会,老夫三生有幸也。想各位皆当今才士,文章风流倜傥,若能写篇序文来记述今日滕王阁盛会,使高阁与妙文同垂青史,岂不更好?”说完,命侍从捧出文房四宝,从首席开始,遍请各位宾客赐文助兴。
其实,在座的人心中都很明白,都督今日之举,决不是想让众人献艺,而是打算借此机会在诸位名士面前炫耀他女婿吴子章的才华。他早已叫吴子章事前写好一篇《滕王阁序》,只不过此时出于礼貌,先假模假样地做作一番,众人既知其中缘由,哪敢破坏都督计划,所以一一借故辞谢。这样你推我让,最后轮到小王勃。王勃初来乍到,怎知内情,加上他人小不懂官场人情世故,眼见众人都谦让推辞,心想,“都督诚心诚意请大家写文章,大家都不写,岂不太扫都督雅兴。”于是,接过纸笔,谦虚地说:“学生王勃,今日幸会诸位前辈。阎都督感情难却,在下斗胆试笔,冒昧之处,请前辈们多多指教。”
举座名士谁也没料到半路会杀出一个程咬金,无不大惊失色。阎伯屿更是又惊又气,心想,这是哪来的毛孩子,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敢坏他的好事,他倒想瞧瞧这毛孩子究竟如何出丑。于是强颜欢笑说:“小伙子有胆量,请将佳作写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说完,借故退出宴会,暗中吩咐左右仔细观察,随时把王勃所写的内容禀报给他。
王勃并未注意周围人们的反应,只见他从容起身,提笔稍加思索,便饱蘸浓墨,奋笔疾书起来。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起句飞报入内,阎伯郡听了冷笑一声,心想,开头交待滕王阁所在地,平淡无奇,不过老生常谈罢了。接着,侍从又抄来后面的诗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之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伯屿心中微动,暗思此处写洪州的地理位置,写它地处要冲,地势雄阔,倒也有些气魄。不一会儿,一个侍从又抄来后面的词句:“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阎都督心中一喜,自言自语地说:“这几句写出了滕王阁宴会的盛况,这毛孩子笔力不凡啊。”……待侍人抄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阎伯屿一看,大喜,情不自禁拍案叫绝:“妙哉!妙哉!”此句对仗工整、落霞,孤鹜写动态,秋水,长天写静景,一静一动,动静相宜。秋日佳景,如在目前。虽是从古人‘落花与芝盖齐飞,扬柳共春旗一邑’二句演化而来,但此处熔铸新意,化腐朽为神奇,道前人所未道,实在妙不可言!”
这时,阎伯屿早已将先前的不快抛之脑后,他快步走出内堂,来到王勃身边。只见王勃笔峰一转,写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里,王勃已从写景舒事,转为抚今追昔,抒情言志,诗句流露出他虽是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惆怅与愤懑,以及他不屈不挠,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宏伟志向。
王勃写完最后一句,静悄悄的宴会厅里爆发出一阵掌声,阎伯屿首先夸奖道:“贤侄作文,神思飞扬,下笔之处,字字珠玑,真是当今奇才呀!今日滕王阁盛会,将因你这篇佳作而流传千古。”其他名士们也个个赞不绝口。孟学士叹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王公子人小才高,让众位大开眼界,佩服!佩服!”
不料平地起风波,阎都督的女婿吴子章突然走到王勃面前,当众羞辱王勃说:“你这臭小子,竟诈称先儒遗文是自己的新作,有何颜面在诸位高士前夸海口?大家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可以把原文背诵出来。”于是,吴子章面对众人,大声将王勃刚写完的文章从头至尾,一字不漏地背了一遍。众宾客窃窃私语,惊诧莫名。
王勃临事不乱,镇定自若,他面不改色地说:“从前三国时候,张松看完曹操写的兵书后,立即就能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我佩服你有张松过目不忘的好记性。不过,请问先生,这篇《滕王阁序》结尾还有诗没有?”吴子章梗着脖子,瞪王勃一眼,答道:“没有。”
王勃笑着说:“好,我这里却还有诗。”说完,刷刷刷,提笔就写: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七律写得气势雄放,格调昂扬。宾客们反复吟咏,交口称赞。吴子章见王勃落笔成诗,自惭形秽,悄悄溜出大厅,把先前写好的序文撕掉,扔进赣江流水中去了。
14岁的王勃在滕王阁即席作赋吟诗,使朝野乡里皆闻其名,这并非偶然。王勃出身在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一个书宦之家,他的祖父王通,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诗人。王勃从小在先辈们文学素养的熏陶下,能诗善文,兄弟6人中,王勃最聪敏颖悟,6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9岁就敢于向当时著名学才颜师古挑战,指出颜师古所作的《汉书注》中的错误之处,写下《指瑕》10卷。10岁就已精通五经。他平时勤于观察,作文必先打腹稿。据史书记载,王勃写文章时,先磨墨数升,然后开怀畅饮,接着蒙头大睡。醒后即能挥笔成篇。原来,他卧床并非真睡,而是在构思,对文章词句、结构进行推敲,一旦成竹在胸,提起笔来,文章就好像从胸中流溢出来一样。“腹稿”这词就是由王勃这个故事而得来的。
王勃15岁时,上书右相刘祥道,反对唐王朝发动侵略战争,他说:“辟地数千里,无益封神;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警烽走传,骇秦洛之;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王勃力陈战争之弊,道出了人们心中所想口中不敢说的话。刘祥道看后,非常高兴,把他推荐进京。17岁那年,被拜为朝散郎。18岁被召为沛王府修撰。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6年),王勃渡海不幸溺死,年仅27岁。在他短暂的一生里,他创作了大量诗篇,为后人留下了《王子安集》16卷。他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至今传诵不衰。人们把他和扬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四杰之中,王勃以其独特风格独占鳌头。王勃的确不愧为盛唐诗歌的黎明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