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寇准吟诗露峥嵘

作品:《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之七:才艺智慧

    寇准是我国北宋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众所周知,北宋的建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在边疆地区,仍然不时发生一些与邻国辽国的军事冲突,以致于老百姓不能安心生产,生活起居不宁。面对辽国越来越频繁嚣张的骚挠,寇准力排众议,坚决主张进行自卫还击。可以说,在中原人民和宋朝士兵抗击辽人进攻的爱国战争中,寇准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坚决、果敢、机智、镇定,促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的签订,使在此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北宋和辽国相安无事,人民也因此获得了和平与安宁。寇准为官清廉,正直,民间流传一首诗,说他“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意思是说:寇准虽然做了宰相,但却没有盖起楼台亭阁。他不怕权势,敢于坚持正义,因而得罪了皇帝和贵族官僚集团,多次遭到打击迫害,最后被贬谪到广东雷州,于1023年的秋天,与世长辞。寇准一生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人们同情他,爱戴他,几百年来,他的事迹为人们所传诵。这里要讲的是他小时候聪明好学,吟诗明志的故事。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都(今陕西渭南县东北)人,生于公元961年。父亲名叫寇相,学问很好,能写文章,在五代后晋时中过进士,后来在一个贵族府做秘书一类的官。寇准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剩下孤儿寡母,日子过得很艰难。母亲每日坐在纺车前,纺纱织布,换来钱维持生活。寇准7岁那年,母亲用平日里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送他去私塾里读书。寇准年龄虽小,却很懂事,他知道母亲送他读书非常不容易,所以学习极为刻苦努力,加之他天资聪明颖悟,很快就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通晓《左传》、《公羊传》、《梁传》,这三部书是秦汉以前的著作,记述春秋时代的历史。其中《左传》比较注重历史事实的记载,《公羊》和《梁传》则倾向于对历史事实的评论。寇准读书善于开动脑筋,他把这三部书进行了比较,把它们的异同分析得细致透彻,使有学问的老师都惊叹不已。

    每年春天,老师都要领学生们出外春游,感受大自然造化的无穷之美,回来后,也总要求学生写一篇游记或吟一首诗。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每次吟诗作文,小寇准总是独占鳌头,深得老师的欢喜和钟爱。

    这一年,老师领学生去游华山。华山在陕西省华阴县南部,古称“西岳”。传说古时华山顶上有一池,池中开千叶金灿灿的莲花,所以华山又被称作太华山。五岳(华山、秦山、桓山、衡山、嵩山)之中,华山最是险峻,悬崖陡峭,壁光千仞,古有“五岳华山险”之称。千百年来,华山一直是人们的游览胜地,尤其春夏季节,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游山的这天,寇准早早地起了床,吃过饭帮妈妈收拾好碗筷,就和同学们一起,朝华山出发了。正是春意洋溢的时节,桃红柳绿,花香鸟语,寇准吸吮着甜美和煦的春风,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大家来到山脚下,抬眼望去,只见莲花峰、落雁峰、朝阳峰、玉女峰、五云峰高耸入云,壮丽伟岸。大家跃跃欲试,恨不能马上就登上峰顶。经过一阵叽叽喳喳的争吵、讨论,最后一致同意,先登西峰莲花峰。

    在老师的带领下,小寇准和伙伴们一鼓作气,登上了峰顶。寇准站在山峰,眺望远方,只见群山苍翠,白云缭绕,他抬首看看头顶上的一轮红日,又低头瞧瞧脚下起伏连绵的山峰,想起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禁点头叹道:“古人作诗,真是了不起啊。”

    老师见其他孩子都忙着打打闹闹地玩,唯有小寇准一人站在那里沉吟不语,就走过去说:“寇准,你在想什么呢?”

    寇准见老师问他,有些不好意思,腼腆地说:“我在想,古人登高,吟诗唱词,给后人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比如王之涣的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再比如陈子昂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这些都是千古绝唱啊。”

    老师没想到小小寇准论起诗来居然一套一套的,非常高兴,就说:“寇准,你也来赋一首诗吧,怎么样?”

    这时,其他小伙伴也都聚了过来,大家听说寇准要当场赋诗,一个个都兴致勃勃,竖起耳朵,准备听下文。

    寇准见老师用鼓励和期待的眼光望着他,朝老师一点头,沉吟片刻,就用脆生生的童音大声朗诵道: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照,回首白云低。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里既写实,又辅以夸张,虚实相衬,写出了华山独秀于群山的雄伟和高大的气势。红日当头,白云低绕,这一高一低的参照,使华山显得更加伟岸。大家听寇准吟完诗,都赞不绝口,连声称道:“好诗!好诗!”

    老师也非常高兴,他不但从寇准赋诗这件事上看出寇准才思敏捷,聪慧过人,而且更从诗里品味出小寇准的远大报负。心想,这孩子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游山回去以后,老师兴奋地来到寇准家,向寇准母亲庆贺道:“大嫂子,恭喜恭喜,令郎将来前程远大,以后肯定是做宰相的料。”

    母亲听了这没来由的话,非常惊讶,问道:“老师过奖,不知何故出此重言?”

    于是,老师就把寇准登华山赋诗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并把寇准写的《登华山》诗拿给母亲看,说道:“你瞧,诗是说,华山处在天之下,万山之上。你再想想,人世间是什么人虽在天子之下,却在万民之上呢?自然是宰相无疑。孔夫子说:诗言志,言为心声。一个人如果不是胸怀鸿鹄之志,是绝不可能写出这样有气魄的诗句来的。寇准人小志气高,又敏而好学,长大了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老师的预言一点没错。寇准19岁那年就考中了进士。殿试的时候,宋太宗赵光义要亲自接见考中的人,通常,太宗若问到谁的年龄比较小,就会取消他的资格。因此,好心的人都劝寇准多报几岁,寇准义正词严地回绝说:“不,我不喜欢弄虚作假,我现在正是积极进取的时候,为什么要说谎欺骗皇上呢?这岂不是往自己脸上抹黑,给自己清白的历史留下污点吗?”他如实向皇上说了,皇上喜欢他诚实可靠年轻有为,就录用了他。后来,寇准做了官,当了宰相,一直保持这种诚实的优良品格,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