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杨亿十一任校官
作品:《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之七:才艺智慧》 在我国北宋初年,有个神童杨亿11岁便应试赋诗,下笔立成,佳语惊人,为朝廷瞩目。宋太宗赵光义降旨,给杨亿授官秘书省正字,在朝廷负责校订群书,并赏赐他锦袍和朝笏。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立刻传遍朝野。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杨文逸在南唐时做过玉山县令。杨亿小时天资聪颖,机敏过人,从幼儿起就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父亲教他朗读和背诵唐诗;母亲向他口授经书,几遍过后,杨亿就能准确而熟练地背诵出来。
杨亿7岁上学,很快就会写诗作文,曾写下这样一首《登楼》诗: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这首诗浅显流畅,清新形象,既表现了杨亿丰富的想像力,又体现了他童心稚气的天真可爱。
杨亿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年岁尚小,可才华横溢。他从小跟随父母交朋接友,待人接物,学得彬彬有礼,谈起话来引经据典,立论深刻,引据广博,成熟老练,常常令客人惊叹不已,对这个七八岁的孩子刮目相看。
杨亿七岁作诗,被家乡的人们称为“神童”到处传扬。但是,杨亿对人们的赞誉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学识,而是不断进取,孜孜不倦地古今群书,触类旁通,温故知新,日积月累,因而学识变得日益丰富。
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杨亿11岁时,其文章才学已是远近闻名。有人把他推荐给宋太宗,太宗下诏让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前去考察看他的才学是否名副其实。张去华到了浦城,当场出题让杨亿赋诗,杨亿挥毫如飞,5篇佳作顿时跃然纸上。
张去华惊叹不已连忙禀告宋太宗,太宗信服地点头自语道:“果然名不虚传!”朝臣们也上章祝贺太宗皇帝发现了才子。第二天,宋太宗就下诏杨亿,说:“汝方髫乱,不由师训,精爽神助,文字生知。越景绝尘,一日千里,予有望于汝也。”宋太宗的意思是说,你才是个孩子,天资非凡,禀赋良好,掌握了语言文字。如此出类拔萃,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在成长,我对你寄予了愿望!宋太宗当即任命11岁的杨亿为朝廷秘书省正字。
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杨亿可以一边构思写作,一边与门人宾客饮酒、投壶、弈棋,谈笑风生,喧哗热烈绝不误事。腹稿一打好,只须片刻工夫,洋洋洒洒的千言大作便告完成。
杨亿思维敏捷、活跃,不但能诗善文,对对联也是行家里手,造诣非凡,至今仍留传着许多佳话。
相传杨亿少年时,见一群文人雅士吟诗作联,饮酒作乐,其中有人出了一联为:
李伯阳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联中的李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道教尊奉为道祖,著有《老子》。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贞索引》记载,“老子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
此联悬出后,难倒在座所有的人,个个面面相觑,不敢作声唯恐贻笑大方。这时,杨亿走上前去,挥毫写出了下联,联文是:
马文渊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全场顿时哗然,文人们惊诧赞许不已。同时,他们平时那种得意的自负的神气也被小杨亿一下子扫得无影无踪。
杨亿的下联中与“李伯阳”相对的马文渊,即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他以骁勇无敌、战功赫赫而著称于世。据范哗《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曾豪迈地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杨亿的下联对得极其巧妙,以武将对道家,以两个“马”字对两个“李”字,以“死”对“生”,工整贴切,沉稳自然,用典机巧,意境和谐,对仗精妙,堪称佳作。
杨亿风华正茂,少年得志。到朝廷做官,领校群书,更有机会历代的文献典籍,向当时国家的最高级的文人学者请教,使其获益非浅,学术造诣提高甚快。这对杨亿自身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杨亿素喜直言,希望变革政治和文风,支持主张正义和革新的宰相寇准。
寇准既是有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的诗文历来为人称颂。相传有一天,他与众位文臣在荷塘边散步,和风徐徐,令人颇感惬意,又见一轮红日倒映荷塘之中,日影荷莲,相映成趣,愈发使人悦目赏心。寇准顿时诗情激荡,即兴吟道:
水底日为天上日
吟毕,环顾左右大臣,希望他们对出下联。此联寥寥七字,言简意赅,状物写景出神入化。“天上日”与“水底日”,是“形”与“影”、“实”与“虚”的相互关联,“水底日”是“天上日”影响的结果。
这一联用字虽简,但含义极深。文臣们深感困难,因此沉默不语,踱步徘徊。恰巧小杨亿路过,问过寇准宰相后,沉思片刻,便吟出下联:
眼中人是面前人
此联说的是平常事理,人人皆知。“眼中人”是“面前人”在观照者眼中形成的映像,两者也是“影”与“形”、“虚”与“实”的关系。同时,“眼中人”也是“面前人”影响的结果。杨亿的这一联还表答了“目中有人”的内蕴,对长上恭敬尊崇,谦逊有礼。
杨亿的这一联对得实在精妙,令在场的众位文臣佩服得五体投地。一致称赞这位名不虚传的神童才子。
寇准也被眼前的小杨亿惊呆了,喜不自禁,连声夸赞。
得到宋太宗的器重,受到许多大臣的称赞,杨亿并不骄傲。他潜心治学,昼夜不息,博通经史,专精文赋,不到20岁就考中进士,在皇帝身边赋诗作颂,具表奏疏,名声显赫当时。
杨亿天性颖悟,自幼及终,不离翰墨。与文臣应酬唱和,赋诗联对,切磋探索,一改宋初浮靡浅俗的诗风,引经据典,博学多识,开创宋诗以文为诗的先河。杨亿本人成为当时占据诗坛主流的西昆体诗派的代表人物,编订了《西昆酬唱集》。杨亿文格雄健,才思敏捷,博览强记,擅长典章制度和文辞讽颂,当时为学者所崇拜。杨亿重交游,性耿介,尚名节,为亲友所爱戴。可惜他只活了46岁,但他一生成果丰硕,他主持编纂的大型类书《册府元龟》和他的许多翰文集,一直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