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洙九岁能作诗

作品:《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之七:才艺智慧

    王洙,字原叔,出生于公元997年,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初为进士,后授舒城尉,历任国子监说书(官名)、天章阁待制、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是宋朝初期著名学者。

    他因九岁能作诗而被称为“神童”。

    王洙小的时候,聪明颖悟,才思敏捷,但因家中贫寒,读不起书,所以,在五六岁时,便开始了为别人放鹅的生活。但是,他很想读书,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上学去的时候,他便羡慕得落泪不止。

    有一次,他又去村外的小河中放鹅,忽然,一阵悦耳的声音传入耳内,他立即站住身子,侧耳细听,方才知道是老师领着学生朗读诗文的声音。这时,他才发现,本村的学馆是设在村头的一座孔庙里的,离孔庙不远的村外,有一条小河,正是他放鹅常去的地方。这个发现使他非常高兴,心想:我没钱进学馆读书,在学馆外边听书总是可以的吧!

    从此,他每次出村放鹅,将鹅赶到小河中,就让它们自行觅食,自己则跑到学馆,站在教室外边听老师讲课。时间一久,王洙被老师发现了,便问他为什么站在外边听而不来上学,他便把家中的情况给老师说了。老师听后深表同情,又问道:“你站在教室外边,能听得清楚吗?”

    他回答说听得很清楚,说着,还把他听过的课文一篇篇背给老师听。老师听完后,对他的强记能力感到惊奇,决心帮助他,不仅允许他搬个凳子坐在门口听,而且还把书借给他读,同时经常送些纸和笔给他,让他练习写字、作诗和做笔记。

    就这样,王洙靠在教室外边听课,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读完了《诗经》、《论语》等基本课程,还学会了写诗作文章。

    有一天,王洙把鹅赶到小河后,又回来听课。可是这天学生放假,没有老师讲课,他便走了进去。进去后,他才发现,这座孔庙由于长年失修,房顶已经漏了,在孔子和颜回的泥塑像上有不少深沟,那是每次下雨房漏,雨水长年流过的痕迹。王洙触景生情,感慨万分,便从书包内掏出笔来,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颜回夜夜观星象,夫子朝朝雨打头。

    万代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孔庙由于年久失修,房顶露天,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每天晚上在庙内都可以看到天上的星象;而每到下雨的时候,雨水便拍打着他们的头部,顺着头发满脸满身地流了下来。一代一代的大官,都是从孔子那里找到了做官的路径,可是,谁又能想得到拿出自己的官俸钱来修一下这个学馆的庙宇呢?

    他用这首诗,发泄了对官府不重视教育的愤愤不平。

    第二天,这首诗就被传开了。

    当地县官听说这首诗竟是一个九岁的孩子所写,大为震惊,便命人将王洙叫到县衙。按照当时的礼节,王洙去县衙应该穿长衫,而王洙却只穿了一件短衫。所以,县官便问他说:“你身着短衫,怎么可以出来见官呢?”

    王洙却用诗立即回答说:

    神童衫子短,袖大若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你别看我的衣衫短小,可是袖子大,能召来春风,将来我定会春风得意,去见皇帝,可现在我还是得先来见您。

    县令一听,连声称赞道:“气势宏传,壮志凌云,真是吟得好,无愧为神童才子啊!”

    王洙长大为官后,又专程来过这里,不但重建了孔庙,而且还在家乡办了所义学,专门供那些没钱上学的孩子们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