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袁枚诗名压倒九州人

作品:《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之七:才艺智慧

    诗名压倒九州人,文章横扫千军强。

    高丽使者购吟稿,鸡林贾人夺取忙。

    百年江东卿独秀,一顾冀北群空良。

    这是袁枚七十大寿时,一位大诗人赠送给他的诗。诗的大意是说袁先生您的诗家喻户晓,名气大得很。您的文章气势磅礴,那威势比千军万马还要强。中国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你的名气,就连朝鲜使者也来重金购买你的诗和文章。泰国的商人们争相抢购你的诗书,回去赚大钱。先生您真是千百年以来江南少有的人才,就是中国北方也没有人敢同您相媲美。您是我国千百年来的第一大人才。

    这首诗决无对袁枚吹捧之意。事实上在乾隆时期文坛上,袁枚的地位就是这样。人们称袁枚为“当代龙门”,学界“泰斗”。同袁枚齐名的清朝大文人赵翼也曾经作诗说:“子才(袁枚的字)果真是才子,我要分他一斗来。”

    为什么袁枚会有这么大的名气呢?

    袁枚在他的《对书叹》中说:“我年十二三,爱书如爱命。每过书肄中,两脚先立定。若无买书钱,梦中犹买归。至今所摘记,多半儿时为。”袁枚说他的成才主要是因为他少年时代的努力。我年少的时候,十分喜欢看书,可是家里没有钱买书。每一次经过书店我就要走进去,站在那儿读书、背书。我现在的作品,多半是我少年时候记下来的东西。可见少年时代的教育对一个人成才是多么重要!

    袁枚1716年出生于浙江省钱塘县(今杭州)一个贫苦的读书人家庭。曾祖父、祖父都是清朝很有造诣的读书人。曾祖父写过一本《竹江诗集》,祖父也有诗集相传。幼年的袁枚曾经亲自动手抄写,背诵过这些诗集。

    到了袁枚父亲这一辈,家庭开始贫困了起来。为了谋生,袁枚的父亲、叔父长期在外漂游,给别人当幕府。因此,袁枚幼时的教育是由他的祖母和姑妈来承担的。姑妈是袁枚最好的老师,也给了袁枚良好的家庭教育。

    袁枚的姑妈知诗书,读过史记及其他笔记。因为丈夫死了,搬回袁家住。她看见侄儿聪明伶俐,特别逗人喜爱,禀赋同别的孩子不同。所以当袁枚还在他祖母怀中抱着时,姑妈就教他读书识字了,并唱诗给他听。年幼的袁枚十分喜欢姑妈说的故事,因为姑妈的故事娓娓动听。姑妈有一种特别的本领,她能把史书中纷繁的历史事实编成浅显易懂的故事讲给侄儿听。姑妈讲完了故事总是要袁枚再讲一遍,讲错了的地方,姑妈就把它纠正过来。在姑妈的指导下,袁枚三四岁就已经略知汉、魏、唐宋等朝代的国号和著名人物、重大事件。5岁时,姑妈又教他读《尚书》,使他初步具有了一定的文史知识。姑妈的思想也影响了袁枚,使袁枚从小就对封建礼教很痛恨。

    6岁时,袁枚开始接受正规教育。祖母送他入了私塾,熟读《论语》、《大学》等四书五经的一些内容。祖母希望孙子读经书,走八股取仕的道路。

    这时的袁枚由于家里贫穷,无钱买书,所以除了读四书五经之外,没有读过诗。9岁那年,有一次他老师外出了,留下袁枚在学堂读书习文。他先生的一个朋友拿了一些诗集来学堂拜见袁枚的老师。见先生不在,叹息了一番就走了。留下四本《古诗集选》并留言给袁枚的老师:“我现在急需钱用,敬奉四本古诗集选,希望你能赏给我二两银子。我将十分感谢,你简直帮了我大忙。”

    袁枚把这四本《古诗集选》拿来细看,如获至宝。从这时起,袁枚开始自学诗文,学习更用功。他白天在学堂上读四书五经,夜晚在家里读诗吟赋,常常大声吟诵,背熟后又把它们临摹下来。

    年幼的袁枚爱诗到了发狂的程度。他读诗,背诗,抄诗,也写诗。有一次,他和他的同窗好友在门外地上作诗,等到他们各自把诗在地上写完以后,天下起雨来了,他们就在雨里欣赏他们写的诗,互相切磋更正。在家里,他常同妹妹一起读《诗经》,一边朗朗地读,一边默默地记,摹仿着手写,然后两个人比着看谁能把诗先背着写出来。

    袁枚的老师看到他这么用功,总是暗暗称奇,对袁枚的教育更加关心。

    袁枚12岁那年,他同老师一起中了秀才,入了县学。当县上喜报传来时,袁枚还在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竹马游戏。12岁的孩子中了秀才,而且师生二人一起中的,当然人们是很惊讶的,纷纷跑来看这位神童。

    19岁时,袁枚的文章得到人们的好评,对这位少年英才人们倍加赞赏。

    20岁时,袁枚到广西桂林找自己的叔父,遇见两广总督。总督大人见袁枚一表人才,谈吐举止不凡,想考考他的文才。于是他叫袁枚写《铜鼓赋》。袁枚拿起笔不一会就写好了,总督看后大加赞扬。这篇赋写得气势浑厚,非同一般,文字特别瑰丽。据说乾隆南巡时读过袁枚的《铜鼓赋》赞叹不已,让人把它刻录下来,带回宫中细细欣赏。

    袁枚的才能轰动了整个广西,广西的才子士人都来探问袁枚的学识,想同他结交。两广总督佩服袁枚的才气,把他向朝廷推荐,送他到京师赶考。

    袁枚一到京师,他的才能学识就使京师文人学子为之倾倒。京师有才能的人都赞叹说:“美才多,奇才少;子(指袁枚)奇才矣!”

    23岁袁枚就中了举人,24岁又中进士,被选进国家最高学术机构翰林院。袁枚的名声和才气,震撼文坛,使天下人骇然。

    袁枚年老的时候常拿他幼年时期爱书如命、勤奋好学的故事来教育有志成材的青年人,鼓励他们努力上进。他常感叹地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读它。我年小的时候,家里贫困无钱弄到书。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去借书,他不给我。回到家里我做梦还想到那些书哇!爱书的程度是多么强烈。所以一有好看的书,我就把它们记录下来,牢记在脑子里。后来当了官,有了钱能买许多书,但我读书的劲头却减弱了呀!少年时代应该多读书,这千真万确地必要。否则,不可能成材。”袁枚的成功经历给我们的启发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