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邹容不做经学奴婢
作品:《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之七:才艺智慧》 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
昨夜梦和你,同兴革命军。
这是1905年邹容在狱中赠送给章太炎的一首诗。诗中说道我邹容今天虽然被关进了帝国主义的监狱,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推翻满清政府,解放中国。昨天晚上我梦见和你在一起,率领着革命军向清政府开战。可以想象,革命志士邹容革命意志多么坚强,以至梦中还在思索救国的道路。
邹容1885年生于四川巴县,《革命军》一书的作者,是一位革命的神童,很早就懂得读书救国、革命救国的道理。
6岁那年,邹容进了塾学。老师教他《神童诗》: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都是读书人。
这是过去教书先生用来激发儿童学好四书五经、科举取仕做官的一首儿诗。诗的大意是说:孩子们,从小努力学习吧,学好了四书五经就可以安身立命,做官发财了。你们看呀,满朝文武百官、三公九卿,哪一个不是勤奋的读书人!
读着这首诗,想着四川官老爷们鱼肉乡邻、贪赃枉法的恶行,小邹容怒不可遏地站了起来,他质问老师:“先生,如果读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像我们县的张师爷一样欺压百姓、贪赃枉法,这样的书读了又有何用?”
随即,他把这首《神童诗》改为:
少小休勤学,文章误了身。
贪官与污吏,尽是读书人。
12岁时,邹容拗不过父亲的强迫,去巴县县城参加童子试,即秀才的考试。主考官为了难倒学生,往往从四书五经中无头无尾地取出一些文理不通的句子要考生作文章,而且文章的内容要符合朱熹的《四书集注》,要在《四书集注》中找根据。这往往限制了考生才能的发挥,鼓励死记硬背,把人当成了四书五经的奴婢。
考题发下来后,一些人已经被这些偏题、刁难之题弄昏了头。
邹容站起来直问主考官:“请问,这文不成义的题目,究竟说些啥子?”
“这题出自圣人经典,朱夫子已有注解,何问之有?”
“像这样不求甚解,那我们不就成了六经的奴婢了吗?”
邹容愤然地离开考场。回家后,他问热衷于科举功名的父亲:“臭八股儿不愿学,满场(清朝官场)儿不爱入”,“衰世科名,既不能强国,也不能救国,得之有何用?”
父亲拿邹容没有办法,只好让他跟随日本人学日文,或许将来会派上用场,像他舅舅一样做一个买办商人,也是一条做官为宦的门径。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邹容听到了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害的消息。邹容一向对谭嗣同十分敬佩,听到谭嗣同被害后,他十分难过。他把谭嗣同的遗像放在座位旁边,激励自己为了救国而努力读书,寻找救国的办法。他写诗悼念谭嗣同道:
赫赫谭君故,湖湘士气衰。
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
意思是说,大名鼎鼎的谭嗣同被杀害了,革命处在低潮时期。我希望革命志士向谭嗣同学习,继承他的遗志,不要灰心丧气。我愿做这样的继起者。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居然会懂这么多的革命道理,他的革命智慧和意志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这样发问,是他的父母、亲人灌输的吗?
邹容的父亲邹子璠是一位商人。在满清王朝,商人的地位是很低下的。邹子璠同以往时代的中国商人一样,富了以后就希望改变一下自己为商为贾的地位和身份。他希望他的后代不再以商贾为生,取科举致仕的道路,读四书五经,攻八股文,当官做老爷,光宗耀祖。所以,他舍得花钱,重金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师来家设塾教自己的孩子。邹容的哥哥就走了父亲希望的这条路,中过举人做过官。
邹容是父亲的“叛逆”,他要为国而读书,不为做官发财而读书。他立志追求科学和真理。
对邹容的追求,他的父亲和亲戚不仅不鼓励,而且一味地阻挠,并对他进行恐吓。
舅舅看了邹容悼念谭嗣同的诗后,十分惊慌。他匆忙地跑来告诉邹容的父亲,说邹容反了,邹家可要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这样的逆子留他何用?他威吓邹容说“你如果想救国,看看谭嗣同,看你怕不怕掉脑袋。”
1901年夏,邹容到成都参加官费留日学习的考试。他的一位亲戚出来拦阻,对邹容的父亲说:“邹大姑父,你可不能轻易让表兄去参加留学考试啊!”
邹子璠问:“为什么呢?我在上海听说朝廷实行新政,奖励出洋读书,回国的留学生有的被赐了举人,有的放了知县。要是你表兄飘洋出海、留学日本回来,将来在社会上不是更有办法吗?这是件好事情!”
“好事情?二表兄平日桀骜不驯,童子试不好好考,经书院不好好念,在楼外楼惹是生非,殴打举人老师。而今你放得他出去,让他去接受什么新思想,将来会惹出更大的祸事来!”
邹容的父亲半晌犹豫不决,在这位亲戚的说服下,他禁止邹容去报考留日训练班,更不让邹容出国学习。
邹容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帝国主义者糟蹋得不像样子,心里十分着急。何时才能报大仇,重整旧河山?
邹容生长的时代正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时代,中国殖民地化不断加深。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重庆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的侵略深入到中国内地,西方的思想连同帝国主义的商品一同涌入四川。革新思想也在四川蔓延,戊戌变法期间四川也设有强学会,出售时务报;维新派在四川创办《渝报》宣传革命。邹容很早就接受了维新思想,他10岁就读了《天演论》,还是《渝报》的忠实读者。
父亲邹子璠经商,经常走南闯北,交游广泛,见多识广,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其他人所不能有的方便条件。他虽然反对邹容参加革命,但他本人是赞成革新的。邹容家离重庆海关近,外国人也常同父亲来往。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邹容思想深受影响。
邹容生长的时代是个革命的时代,“山雨欲来风满楼”,时代造就了邹容这样的革命神童。
虽然亲戚进行阻挠,1901年夏天的留日考试,邹容还是参加了,并因成绩优异被录取。但四川总督以“聪明而不端谨”的罪名在留学生临出国前取消了邹容官费出国留学的资格。
邹容毫不气馁,他决心追求新知识,向西方寻找救国的真理。同年9月,邹容到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广方言馆”学习日语,准备自费到日本留学。
在广方言馆学习期间,他看到帝国主义在上海横行霸道。一些同学热衷于学习外语升官发财,他十分气愤。写诗言怀道:
落落何人报大仇,
沉沉往事泪长流。
凄凉读尽支那史,
几个男儿非马牛?
1903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邹容出版了他的《革命军》一书。《革命军》的出版轰动了整个上海,《革命军》的精神振撼了整个中国。这一年邹容才18岁。《革命军》的出版激怒了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他们联合起来逮捕了邹容和章太炎。1905年,年仅20岁的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
《革命军》的精神引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先生追认邹容为“大将军”,一代革命神童的业绩才广为人们所知:“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