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艺绝天下
作品:《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之七:才艺智慧》 蔡琰是我国汉魏期间著名的女诗人,字文,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文自幼博学多才,喜好文辞,精通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不得已又回归母家。汉末天下大乱,在195年被南匈奴军所虏,在匈奴度过了12年的光阴。207年曹操派使者持金壁赴南匈奴将文赎回中原。蔡文一生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并为保留中原典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蔡文是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邕的辞赋、散文、书法都有很高的成就,同时对经史、天文、数学、音乐等也十分精通。尤其能弹得一手好琴。他还能自己谱曲,他创作的《河间杂曲》和《蔡氏五弄》都是十分有名的琴曲。
蔡文在这种浓厚的文化空气中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好文学和音乐。父亲经常教她诵读诗文,研习史籍。文很快就能背诵下几十篇诗文。文还十分喜欢琴艺,每当父亲在书房弹琴的时候,小文便偷偷地躲在书房门帐的后面,聚精会神地聆听体味。她惊异从那只有一块木板、几根丝弦的七弦琴上竟能奏出如此千回百转、行云流水般的悦耳声响。她太喜欢这奇妙的七弦琴了。
有一天,好奇心驱使小文趁父亲不在家,偷偷地溜进了父亲的书房。她吃力地把七弦琴从琴架上搬下来,放在父亲弹琴时常放的地方,盘起双腿,摹仿着父亲的样子,拨弄起琴弦来。
小文正拨弄得尽兴的时候,不想外出的父亲突然回来,看到女儿未经许可就胡乱拨弄自己心爱的琴,十分气恼,他大声地训斥小文:“这琴是千金难买的宝物,你怎么敢乱动!”望着父亲恼怒的样子,小文害怕和委屈交织在一起,忍不住哭了起来。
女儿的哭声使蔡邕意识到自己过于严厉了。他用手抚摸着小文的头安慰道:“不哭了,不哭了。爸爸不怪你了,你知道这张琴的来历吗?”小文一边用手擦去眼泪,一边摇了摇头。于是蔡邕向女儿讲起琴的来历。
那是好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蔡邕从吴县路过,吴县是当时有名的文化城,那里曾经是春秋时代吴国的都城。蔡邕刚进城门,就见一群人正在路边上用一块块的木头点火烧水。从一旁走过的蔡邕突然听出火堆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木头的爆裂声,那劈劈啪啪的声音十分悦耳。知识渊博的蔡邕断定这是一块上等梧桐木发出的声音。他赶忙拨开人群,上前去看,幸好,那木头只被燃起了一端,另外一大半还没有来得及被填进火堆。蔡邕立即俯下身子,把那块木头从火堆里抽了出来。蔡邕一边向烧火的人解释,一边从口袋里掏钱,出了很高的价钱把这块难得的木头买了下来。
蔡邕把这块梧桐木带回家,精心雕琢修整,制成了一张七弦琴。因为琴尾正好设计在烧焦的地方,蔡邕为它取了一个颇为新奇的名字:“焦尾琴”。这张琴音质优美,高音激越悠扬,低音婉转沉稳,堪称天下无比,蔡邕对之视若为珍宝。
听了父亲的讲述,小文一肚子的冤枉消却了。她明白了这张琴对父亲来说是多么宝贵。然而,琴的奇特的来历,更激发了小文要驾驭它的好奇心。她急切地问父亲:“爸爸,那我什么时候才能弹这张焦尾琴呢?”
父亲十分理解女儿想要学琴的急切心情,语重心长地说:“那就要看你了,等到你掌握了弹琴的各种技术,学会听辨各种高低不同的音乐声响,那时就可以弹焦尾琴了。”小文把父亲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中。蔡邕被女儿认真的精神打动了。他亲自动手,为女儿另做了一张崭新的七弦琴。文接过这凝聚着父亲殷切希望的七弦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发愤努力,刻苦学艺,争取早日弹上焦尾琴,决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从此,蔡文跟着父亲学琴,她几乎每天都要弹上一两个时辰。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文的琴艺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弹出几十首名曲,并且对音律十分精通。
有一天夜里,明月当空,繁星满天。蔡邕熄灭了书房里的蜡烛,在黑暗里弹起琴来。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只有蔡邕悠扬的琴声在夜空里飘荡。小文坐在离父亲远远的门边,双手托腮,聚精会神地听着这飘逸的乐曲。突然,“嘣”的一声,一根琴弦断了,乐曲“嘎”然而止,黑夜里,文轻声说:“爸爸,是第二根弦断了。”
蔡邕听了,十分惊讶,心中暗暗赞叹小文的听辨能力。可是他转念一想:“要是这孩子偶然猜中的呢,我得再试她一下。”蔡邕站起身来,找来一根新弦换到琴上,然后继续弹奏起来。小文依旧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蔡邕弹了一会儿,故意把第四根弦弄断了。小文立刻问父亲:“爸爸,怎么第四根弦也断了呢?”这下,蔡邕对女儿灵敏的听力彻底信服了。他知道小文已经完全达到了当初对她所提的要求。他怀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把小文喊到自己的身边,凝视了许久,然后指着案上的焦尾琴对女儿说:“文,从今天起,你可以用它来练琴了”!
从此,蔡文更加努力,琴艺也越来越高,通过父亲的焦尾琴创作出一首又一首传世名曲。
蔡文长大成人之后,时值天下大乱,四处交兵,董卓在长安被杀以后,文的父亲蔡邕因为曾被董卓胁迫当过中郎将,而遭到囚禁,并被处死在狱中。蔡文则在兵荒马乱中被南匈奴所虏。文在南匈奴一过就是12年,这期间她受尽了折磨和痛苦。后来,文的情况被父亲的好友曹操得知,曹操出于对故人的怜惜和怀念,加之需要有人来整理因战乱而遭到破坏的文化典籍,于是派使者以金壁将文从匈奴赎回了中原。蔡文经历了12年的煎熬,终于得以回到祖国。
文归来以后,曹操对文的生活作了精心的安排。有一次曹操向文问起其父蔡邕散失了的著作的下落。文悲伤地回答:“在兵荒马乱中,这些著作早已找不到了。”曹操听了,十分惋惜,但仍怀着一线希望问道:“那还有办法收集起来吗?”文回答:“我还记得住400多篇父亲的著作,这都是小时候父亲亲口教我背诵的。”曹操听了高兴起来:“太好了,那你就根据记忆,尽快把它们整理出来吧!”
文接受了这项艰苦的任务,凭着儿时的记忆,记录和整理父亲的著作,使蔡邕的一部分著作被保留了下来。
文幼年的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使其终生受益,成就不凡。艰辛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磨练了她的意志,使她的满腹才华终于得到施展。为了抒发自己长期郁积的悲愤,蔡文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记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也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历经的苦难。蔡文成为一位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女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