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顾恺之画龙点睛

作品:《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之七:才艺智慧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大画家,他所画的《女史箴图》、《洛神赋画》都是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经典作品,不断被历代画家描摹、临写。他还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多种绘画理论著作。因其出生在晋陵无锡,所以被后代称为晋陵三绝画家,即“才绝,画绝,痴绝。”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虎头。他很小的时候就对绘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最喜欢鲜艳的色彩。每当他啼哭不止时,只要母亲把他抱到家里漂亮的门饰或画符前面,让他看到那些美丽的图案,他的哭声便嘎然止住,两只亮晶晶的眼睛显露出欣喜、惊奇的神色,留连在画面上。

    三四岁的时候,顾恺之开始自己画画儿了,常常一个人伏在地上,用小木棍儿或是自己的手指写写画画。小鸡、小鸭、小房子,只要是小恺之见到过的东西,他都要琢磨着画一画。小恺之的身边常常聚集着一大群看他画画的小朋友,他最喜欢让小朋友们猜他画的是什么。每当大家猜对了,小恺之便露出得意的神色,似乎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到了八九岁的时候,小恺之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小画家了。小恺之画起画来简直是入迷了,在他家院子的四面墙上,屋里屋外的门板上,窗台、石阶上,只要是小恺之能找到的空地方都留下过他的“作品”。甚至自己的手上,腿上也都有他勾划的痕迹。起初,母亲看着被小恺之涂抹得乱七八遭的墙壁、门板,十分生气,为此还狠狠地教训过他。但小恺之却总是“旧习”难改,今天遭到了训斥,可明天却又继续在他能找得到的地方画他的画。小恺之的进步越来越大了。从前歪歪扭扭的线条变得有规则了,什么吃草的小羊,吹笛的牧童,报晓的金鸡……渐渐变得栩栩如生起来。看着儿子的进步,母亲不再埋怨了,有时甚至还要帮儿子把已经画乱的墙壁粉刷干净,好让儿子以后接着画。

    小恺之画画的劲头越来越大了,一画就是个把时辰,家里人喊他吃饭他也听不见。有一次过年,母亲让小恺之带着一篮子礼物去给住在邻村的姨妈拜年。到了姨妈门前正要敲门的时候,小恺之突然发现眼前这两块宽大的门板正好可以当作一块难得的画板,于是他忘记了敲门,放下手中的篮子,拿起随身带着的画笔,不顾一切地在门板上作起画来。不一会儿,一幅喜庆的“五谷丰登”图就勾勒出来了:颗粒饱满的谷物上坐着两个胖胖的小娃子,那娃子的神态好像要从画上跑下来一样,那沉甸甸的谷物好象向四方散发出阵阵清香。

    姨妈听到画笔在门板上的声响,跑出来一看,原来是小外甥,再一看门板上这幅“五谷丰登”图,高兴得姨妈笑出了声:“这不是小恺之吗?怎么还没进门,就给姨妈门上贴了张吉样符啊?”

    然而,小恺之画画得到的也不总是赞扬。小恺之能熟练地画出一些小动物之后,他开始不满足这些了。“人的神志、动作要比小动物有意思得多,我要能把爸爸、妈妈和周围的小朋友都画出来,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小恺之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干了起来。他决定先给爸爸画一张像。小恺之暗中仔细地端详爸爸的模样、神态。这一天,趁爸爸不在家,小恺之找来了一块白色的丝绸铺在桌子上,拿起画笔,按着脑子里爸爸的样子认真地画了起来。脸的轮廊、鼻子、耳朵、嘴画得都还挺像这么回事,可是眼睛小恺之却怎么也画不像了。涂来涂去,爸爸的眼睛被画得像是大庙里守门的小鬼的眼睛,眼珠鼓鼓的,像是马上就要冒出来一样。

    就在之时,爸爸突然从门外进来,一看小恺之把自己画成这般模样,一股无名火顶到了头上。“你这个狗小子,竟敢把你老子作贱成这等模样。”爸爸上前一步去抢小恺之的画笔,画笔在小恺之的手中一打颤,一滴墨汁正巧盖在画上的一只眼睛上。画上的爸爸变成了独眼。这下,爸爸更火了,拖起小恺之,左右开弓,打起了小恺之的耳光。直打得小恺之眼冒金星,肿痛难忍。

    晚上,母亲用热毛巾敷着小恺之红肿的双眼:“你呀,把他的眼睛画成那样,他能不生气吗?其实,爸爸也后悔了,不该把你打成这样。”小恺之吃力地睁开肿胀的眼睛:“不,妈妈,不怪爸爸,是我画得不像。可我为什么画不像爸爸的眼睛呢?……小恺之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就在这天夜里,小恺之作了一个奇怪的梦。不知是什么东西蒙住了小恺之的双眼,眼前是雾腾腾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渐渐地,雾气散尽,小恺之眼前呈现了一片琼楼玉阁,小恺之站在一块雕栏玉砌的平台上,前方有一个椭圆形的瑶池,两头儿尖尖的,中间是一汪清澈、碧绿的池水。小恺之正在纳闷:自己这是到了哪儿?突然,前方一座楼阁的玉门轻轻打开,一位身穿白色衣裙的姑娘站在一朵浮云之上,从打开的玉门中飘然而出。然后,那姑娘带着微笑缓步朝小恺之走来:“恺之,这里是月宫,你不是想学会画眼睛吗?现在,你可以放心大胆地画了”。姑娘说着递给恺之一只银白色的画笔,“你就蘸这瑶池中的碧水画吧!”

    恺之新奇地提起那只银白色的画笔,蘸了蘸池水,在恺之的面前立即出现了一张铺着画布的桌子。“恺之,你就先画我的眼睛吧。”小恺之只是勾出了姑娘的面庞轮廓,然后,就凝神地望着姑娘的眼睛。

    “画吧,恺之,我的眼睛,就像这瑶池的轮廓,两头尖尖的,中间圆圆的,一汪晶莹的秋水,深深的,亮亮的……”

    恺之刚要提起画笔,按那姑娘的讲述勾划一番,一陈嘹亮的鸡啼把小恺之惊醒了。小恺之余韵未消地呆坐在床上,细细地回味着梦中的一切。那梦中的瑶池和那姑娘的眼睛渐渐地合拢起来,变成一只明亮、深邃的大眼睛占据了小恺之整个脑海。

    小恺之暗地发誓一定要学会画出一双双神态各异的眼睛。从此,他更加勤奋、专心了。在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时候,他也忘不了仔仔细细观察同伴们的眼睛。一边观察、玩味,一边用手指在地上不停地勾勾画画。这是张小二的眼睛,那是小福子的眼睛,那是丫丫的眼睛,那是妞妞的……

    渐渐地,小恺之已经能画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神态的眼睛。然而,每次画人的时候,他总是先勾勒出人的其它各部分,最后只留下一双眼睛。对着这个没有眼睛的人物,仔细揣摩上几天,有时甚至几十天,一直斟酌到胸有成竹,才肯落笔点睛。这最后的点睛,落笔生辉,一个活脱脱的人物立时跃然纸上。有人问小恺之,为什么要这样画人物?小恺之回答:“人身的各部分,美一些,丑一些,关系不大。可要把人像画得和真人一模一样,眼睛是关键,必须仔细体会,认真构想才行。”小恺之的这段话道出了学画的真谛。他凭借着认真的观察、仔细的揣摩使画艺大增;他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

    小恺之学画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观察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勤奋是成功的惟一保障。只有观察,才能领略世界万物的本质特征;只有勤奋,才能攀登艺术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