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军事改革(二)
作品:《重生成慈禧》 慈禧接着说道:“重要的是部队战斗力不行了,僧格林沁六万骑兵对阵英法联军的八千人,竟然战败了!是我们不够顽强作战吗?不是!时代变了,科技变了!我们的部队需要改革了!”
议政王奕?说道:“臣也早有此意,可怎么去改革?”
慈禧说道:“首先要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我们使用的武器远远落后于英法联军。我们主要装备的是刀剑、弓箭和少量旧式滑膛枪,而英法联军则装备了新式火枪和火炮。现在我们要大规模购买和仿制新式武器,如西洋火器枪,以缩小与西方列强的武器差距;第二,建立军事工业,建立近代化军事工业是很重要的。武器不能受制于人,前期买,前期仿后期一定要能自己造;第三,革新军事教育,战争模式已经变了,设立了武备学堂,引进西方军事教材和教官,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第四,模仿西方的军队编制体制,建立新式陆军和海军,现代国家不能没有海军。”
议政王奕?说道:“太后高见!”
慈禧又说道:“最关键的一定要用思想武装部队,让军人有荣誉感!让他们知道他们是为国家而战!修建战争纪念馆吧,战败的地方八里桥、大沽口都修纪念馆,修史立书让国人知道落后就要挨打!不能再遮着藏着了!”
北京的东交民巷处在北京城的心脏地带。它起始于崇文门内大街,一路向西延伸至天安门广场东侧路,与长安街并行全程长约 1.6 公里,最近的地方距离天安门也就两公里。
遥想元朝时期,那时的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本是浑然一体的一条长巷,因其位于南粮北运的关键枢纽位置,而备受瞩目。由于北方民众习惯于称呼南方的糯米为江米,所以这条巷子也就顺理成章地被赋予了一个亲切的名字——江米巷。岁月流转,到了明代,城市规划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江米巷被拦腰截断,分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两段。
明清两朝,东交民巷更是地位显赫,成为朝廷“五朝六部”的所在地。在这里,吏、户、礼、兵、工各部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国家政务;可以说,当时的东交民巷承载着国家机器的核心运转。
公元 1793 年,来自遥远英伦三岛的马戛尔尼使团,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古老而神秘的北京城,并选择在东江米巷落脚歇息。早在更早的时候,这里曾经汇聚着众多来自中国周边藩属国的使节和商人们。安南(今越南)、缅甸、朝鲜等国纷纷在此设立会馆,作为他们在中国活动的重要据点。各国使者们穿梭于这条街巷之中,交流着彼此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信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东江米巷从古代开始,就仿佛流淌着外交的血液,承载着中外交流的使命。
1860年英法军队攻占北京城后,法国军队就攻占了东交民巷御河东岸的肃王府。这座宏伟壮丽的府邸,承载着无数岁月的沧桑和荣耀,曾经见证过无数风云变幻。它乃是清朝初期赫赫有名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府邸,其地位之尊崇、权势之显赫,可谓举世无双。自清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起,第八代肃亲王爱新觉罗·华丰便继承爵位,成为这座府邸主人。法国人一开始想用肃王府作为外交使馆,面对法国人的要求——欲将这象征着无上荣光的肃王府改建为他们的使馆,清政府自然无法坐视不管。要知道,这座王府不仅代表着皇室宗亲的威严,更是大清朝尊严的象征。因此,负责与英法联军展开谈判的恭亲王奕?态度坚决,表示绝不会应允将如此重要且显赫的府邸作为使馆,后经过协商将纯公府租给法国做使馆。英国第一任驻华公使是额尔金1861年3月26日进驻由梁公府(淳亲王府)改建而成的英国使馆。
英国代表额尔金开始可是看中了坐落在朝阳门内的怡亲王府邸呢,一心想把那儿当作英国使馆的所在地。然而,这一想法却遭到了恭亲王奕?的拒绝之后经过商议,双方终于达成了一个初步协议。他们商定以每年一千两银子的价格,把位于东交民巷迤北、御河西岸的淳亲王府用作英国使馆的驻地,1861 年 3 月 26 日英国首位驻华公使普鲁斯——也就是额尔金的弟弟,满怀期待地进驻了这座由淳亲王府改建而成的英国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