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莲溪十五学画成才

作品:《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之七:才艺智慧

    有个神童,在15岁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书本知识,到十五岁后才开始学画,走上成才道路。

    这个神童就是清代著名画家莲溪,他在七八岁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跟着姐姐过日子。可是,他的姐姐家也很贫困,就让他去一个富户人家当了放牛娃。当他长到十四五岁时,姐姐为了让他独立谋生,便给他凑了几个钱,让他摆了个小吃摊。

    莲溪心灵手巧,记忆力很强。他做小吃生意,对于经常来这里吃饭的人,爱吃酸的、爱吃辣的、爱吃咸的、爱吃淡的,或者爱吃腻的、清口的,他都能记得清清楚楚。只要你一到,不用说话,他就能主动给你端上可口的饭菜;即使是只去过一两次的,客人不用说话,他也能端上可口的饭菜。每当这时,客人便惊异地问他:“你怎么知道我爱吃这种饭菜?”

    每每听到这种疑问,他总是微微一笑。

    他的这种异常的才能,后来被一位老画家发现了,很喜欢他,便收他做了书童。

    这位老画家不但自身画技高超,而且擅长临摹,尤其是扬州八怪的作品,经他临摹出来后,人们很难分出真假。因此,平时来找他作画的人络绎不绝。

    莲溪来到老画家身边,十分羡慕老画家的学问和才华,干起活来,很是勤快。他虽为书童,但打水扫地、端饭倒茶,样样都干。为了使老画家有更多的时间作画,连铺床叠被和端洗脚水的活都包下来了;特别是在老画家作画的时候,他更是时刻不离,一会儿研墨,一会儿铺纸,一会儿倒茶,一会儿打扇,侍候得老画家很是称心如意。因此,老画家一有时间,便教莲溪读书识字。

    时间一天天过去,莲溪在老画家的指点下,不但认了许多字,还可以自己读书。时间一久,他对作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画家没有教他,便自己偷偷地学。每当给老画家铺纸研墨的时候,他都要细心看着老画家如何运笔、如何调色;在老画家有事外出的时候,他便自己在家练习绘画。

    有一天,老画家刚刚应邀去一位远方的朋友家做客,就有人上门来求画了。

    这是一幅预约的画。原来,附近有位乡绅,新盖了一所院落,请老画家为他画一幅中堂挂在堂屋的中央,并约定了取画的时间。

    其实,这幅中堂早就画好了,也许老画家走时匆忙,忘了交待这幅画放在什么地方,莲溪找了半天也未曾找着,只好抱歉地对来求画的乡绅说:“老画家出门了,过一两天就会回来的。我一时也未能找到,等老画家回来后再取吧!”

    那位乡绅听了,却十分着急地说:“后天我就搬家。这‘乔迁之喜’,岂能后拖的?”莲溪望着乡绅那焦急的神态,心中十分为难,再次去翻箱倒柜,到处寻找,可仍未能找到。于是,他急中生智,脑子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遂对那位乡绅说:“不要着急,画肯定能找到的,我再仔细找找,你后天一早来取,保证误不了你的‘乔迁之喜’就是了。”

    当取画的人走后,莲溪立即铺纸研墨,调好色彩,细心回忆了在老画家作画时自己看到的那幅中堂画的内容和布局,便一笔一笔地靠印象模仿着画了起来。中堂画完之后,他又仿老画家的笔迹写上落款,盖上老画家的印章,挂到墙上审视起来。他审视来审视去,最后不由得满意地笑了。

    几天后,老画家回来了,莲溪没敢向他说起这件事,认为时间一长,老画家记不起来就算了,免得惹他生气。可是,又过了几天,那位乡绅乔迁新居之后,来请老画家去新居吃饭。莲溪听了,心中不由得紧张起来。他想:这下可坏了,看来这顿批评是少不了的了。但是乡绅一见到老画家,还没有来得及说请他吃饭的事,就连连称赞起画来。老画家听了,感到莫名其妙,便立即一同前往,急着要去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画家来到那人新居厅堂,见不少客人对画赞不绝口,自己便也细细地审视起来。他连着看了几遍,都感到这幅画画得的确好,开始一看,和自己的笔法无异;可细细一瞧,并不是自己的作品,不禁暗暗称奇。这时,他已经猜到是莲溪所为了。

    老画家吃过饭回到家中,还未说话,莲溪便跪在了他的面前,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并且苦苦哀求说:“师傅怎样处罚都行,只是不要赶我走啊!”

    老画家立即将他拉起,然后哈哈大笑着问他:“画得好,画得好!我从来没教你学画,你是怎么学会的?”

    莲溪见老画家并未生气,便放下心来,遂将自己学画的经过说了一遍。

    老画家听后,不但感到莲溪是个有志气、有心计的孩子,而且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精心地教他学起画来。半年之后,老画家又把他介绍到当时著名画家石涛的弟子那里学画。

    后来,他跟师傅一样,出家做了和尚,仍专心致志地学习作画,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画家,莲溪就是他的法号。